故事讲述
在深圳一家软件公司上班的张先生看到家乡成都短短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看到了成都支持创新创业的难得机遇,于是日前从深圳回成都创业。昨日,张先生走进国内首家行政审批局——武侯区行政审批局,从办证人员的手中领到了公司营业执照,见证了高效便捷的“武侯政务”。他表示:“我通过浏览武侯公众信息网的3D实景政务大厅,了解到了注册新公司需要提交的材料以及办理流程。我不到一周时间就办完了手续,办手续不需要来回‘跑路\’,而且办事人员的态度很好!”
自武侯区成立全国首家行政审批局以来,全区区级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划转给区行政审批局进行集中和统一办理,被《人民日报》等国内权威主流媒体誉为“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破局\’之局”,如今武侯区政府所属22个部门的79个大项、195个小项的行政审批事项划转给区行政审批局进行集中和统一办理。
9月14日,依法治省工作成都现场推进会召开,与会代表前往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参观考察,对该区行政审批各项改革创新工作予以肯定。
聚焦1
审管分离:
转变政府职能
过去,职能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行政审批部门也存在重审轻管、以审代管、审批不透明、多头受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政务办事效率不高,影响了区域发展环境,也阻碍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家软件公司负责人陈芳认为,过去,职能部门负责审批和管理两项工作,对职能部门缺乏有效监督,审批过程不透明也容易出现暗箱操作等腐败易滋生环节。
“‘审管分离\’明确了审批部门和职能部门的职责,同时形成了行政审批相互制衡、互为监督的全新运行模式。”据武侯区行政审批局社会类事项审批科科长李伟介绍,实施“审管分离”,便于审批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同级监督,同时还开发了审批信息共享系统,审批过程置于“阳光”监督,进而实现廉洁审批。
武侯区还出台了《行政审批新机制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区发改局、区物价局等职能部门承担的行政审批职能划转区行政审批局,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区行政审批局组建新的行政审批队伍。
“区行政审批局依据新的运行机制,对事项办理流程进行再造,减少办理环节,提高了审批效能。”据武侯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区行政审批局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了畅通的沟通机制,及时向职能部门通报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为职能部门的后续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职能部门将监管信息及时通报给区行政审批局,这些监管信息也为年检和变更等审批事项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武侯区内一家职能部门负责人也坦言,自审批事项脱离职能部门以来,他们的工作更加专一了,也避免了由于“审管不分家”带来的暗箱操作等负面影响,同时更加有利于提高职能部门的监管效能。
据了解,武侯区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体制上压缩了权力寻租的空间,目前区行政审批局完成审批事项96452件,未发生一例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事件。
聚焦2
集约办理:
提升行政审批效能
由于过去职能部门没有合署办公,市民办理证照需要来回“跑路”,这样的问题曾经困扰了一些创业者。武侯区红牌楼街道一家酒店负责人周明深有体会:“我们过去办理一家中型酒店的营业执照,需要向消防、卫生、食品、工商、国税、地税等近10家部门提供资料,花费时间将近5个月,甚至更长。”
自武侯区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该区实现了行政审批从集中办理、委托审批向职能划转的转变,如今要办理酒店的营业执照不会像周明过去那样来回“跑路”,走进办证大厅就可以完成办证。
“我们区实现了无前置的联审联办,形成了归口受理、内部循环和一窗办结的运行机制,避免了办证人来回跑职能部门。”据武侯区行政审批局经济类事项审批科科长付东介绍,以办理酒店的营业执照为例,办证人可以同时准备消防、卫生、食品、工商、国税、地税等职能部门所需资料,原则上不超过1个月时间就可以在政务大厅办完手续。
集约审批带来了审批效能的提升,以外商投资企业办理经营审批事项为例,过去,企业需要先后向商务、投促、财政等部门反复提供申请资料,需在法定时限13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办证,如今企业到行政审批局办证窗口提供一套资料,在7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办理。
武侯区通过实施行政审批权的相对集中,实现了审批层级的扁平化,通过压缩审批时限而提升审批效能超过了120%,群众上交审批资料也减少了60%。
武侯区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激活了市场活力,改革前,全区每年新增企业仅为0.7万余户,行政审批局成立以来,每年新增企业注册数达1万余户,仅2014年新增企业数就达到了12645户,全区市场主体总数位居全省区(市)县第一。
聚焦3
标准规范:
提供精准化服务
规范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男性办事人员不得留长发,女性办事人员不得涂指甲……武侯区实施了行政审批的标准化发展战略,出台了《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及标准》,全面实施ISO国际质量体系标准,全面开展行政服务标准化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全面优化审批流程。
2014年12月底,经过严格的推荐、初审、答辩等环节,武侯区被国家标准委授予“全国行政服务标准化示范区”,今年5月,武侯区被中编办、国务院法制办确定为“全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区”。
“我们开展了行政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工作,以‘服务通用基础、服务保障、服务提供\’三大标准体系、23个功能模块、415项具体标准为核心,推进审批服务规范化建设。”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局长谢存亮表示,“服务通用基础”板块包括行政审批人员行为规范等方面标准,“服务保障”板块包括组织保障等方面标准,“服务提供”板块包括依据法律和法规提供的审批事项等方面标准,凡是涉及政务审批方面的标准都有涉及。
武侯区实施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带来了工作的规范化,也带来了工作的常态化,比如固化了科长和办事人员的岗位职责,减少了新入职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熟悉时间,便于行政审批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同时新入职人员均要参加业务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的培训和考试。
为了让行政审批标准化落到实处,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协调管理科、指导监督科还将通过回访企业、调阅资料、巡回检查等方面举措,对从事行政审批的工作人员进行对标考核,不仅会当面指出不到位的地方,还会追究工作人员的相应责任。
聚焦4
强化监督:
实现审批阳光透明
昨日,走进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办证大厅,见到了行政审批人员的标准式微笑服务,那里的工作人员主动询问办证人员需要办理的事项。
“我们到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办理证照,那里的工作人员脸色亲和了,他们非常热心,会跟我们耐心讲解如何准备办证材料,解释依据的是什么法律和法规。”前来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张春表示,武侯区行政审批工作人员让他们感受到企业与行政审批单位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如果前来办证的企业办事人员准备的资料不充分,他们也会耐心地教他们如何准备材料。
武侯区行政审批工作人员务实为民的工作态度得到了众多办事人员的肯定,这与该区一直强化行政审批的监督管理密不可分,他们不仅完善了内部监督机制,还主动接受人大、政协、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方面力量的外部监督。
武侯区行政审批局还专门出台了《内部监督管理办法》,内部监督贯穿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全过程,包括事前介入、事中掌控、事后跟踪,同时成立了由区行政审批局局长担任组长、分管纪检工作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内部监督管理工作组,还设立了监督室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开展,对行政审批事项开展全面审查,对即将到审批时限的审批事项进行督查督办,对已经审批的事项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核督查,同时对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审批项目,或金额超过一定数额的重大审批项目,承办科室在受理的同时需报告工作组,工作组将指派专人全程跟踪监管项目审批过程。
武侯区在强化行政审批监管方面,坚持实施“外考内”的监督模式,在全国政务服务系统率先引入了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开展服务质量测评和公众满意度指数综合动态测评。
据谢存亮介绍,他们聘请的第三方测评机构是专业为通讯运营商做客户满意度调查的专业公司,他们对该区行政审批开展不定期的专业测评,测评结果不会受到外部力量干扰。
另据权威机构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武侯区政务服务公众满意度综合动态测评评价指数为93.35,连续5年达到“很满意”水平。
彭文春 本报记者 陈方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粟新林)本地产的猕猴桃、麻辣爽口的棒棒娃牛肉、独具风味的成都泡豇豆……集结了成都最具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京东成都特色馆昨日正式开馆。副市长谢瑞武出席开馆典礼。京东成都馆运营方相...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