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硬地滚球是一个陌生的项目,甚至在国内都很难购买到标准的器材。但对于从事这项运动的残疾人来说,这不仅是一项运动,也是帮助他们恢复身体机能的有益手段。昨天上午,记者走进成都市同辉国际学校体育馆,在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硬地滚球比赛现场看到了因为这颗小球的翻滚而开心呐喊的张张笑脸。
能够参加比赛
就感到很快乐
上午9点,当记者来到赛场时比赛还没有开始,即将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已经开始在热身场地上热身,更多的选手则坐在赛场边等待着为队友加油。一位教练正在为运动员按摩着有些痉挛的手掌,帮他尽可能舒展一些;不远处另一位教练则在帮一位女队员梳理头发,眼神中充满着爱意;四川队的几位队员则在赛场的一角挑选比赛用球,教练帮他们揉搓着每一颗球,以让手感更加柔软……整个赛场让人感觉很温馨,因为很多教练都是运动员的亲属,他们一起面对着各种困难。
这里没有比赛之前的紧张情绪,运动员们说笑着,内容多数与比赛无关。“这项运动特别适合残疾人开展。比赛中运动员需要运用策略和技巧,也非常考验运动员的肌肉控制力和准确性,对于那些脑瘫的残疾人锻炼肌体能力、增加协调性有很好的帮助。”一位裁判员如此告诉记者。对很多运动员来说,能参加比赛本身就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无论输赢都已经让他们很快乐了。
投出一记好球
赢得阵阵掌声
比赛在9∶30开始,4个赛场同时进行,赛场内也安静了很多。在2号场地举行的是广东选手林细妹和中国澳门选手卢月英之间的比赛。首局落后的林细妹在第二局开局就投出一记紧贴白球的好球,她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喊声,也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由于比赛的规则比较简单,很多第一次观看比赛的观众很快就熟悉了规则,可以轻易分辨选手投出的是好球还是坏球,每当选手投出一记好球时,观众都会热烈鼓掌。
在这样的比赛中,胜负已经不那么重要,大家希望看见的就是运动员之间的策略与技巧比拼,无论输赢,选手们都非常开心,因为运动本身就让他们快乐。一位来自黑龙江的运动员在比赛结束后还特意拉着教练到赛场外与吉祥物合影,笑得格外开心。
学习硬地滚球
让他开动脑筋
代表四川一队参赛的党家贵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小伙子,赛前看见记者站在身边,他主动和记者打招呼,并且读出记者胸前记者证上的文字。一年多前他才开始训练硬地滚球,如今举手投足间已经有模有样。当记者问他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他说:“打球让我开动脑筋。”
不要小看那简单的一投,这背后凝聚着运动员们的努力和汗水。“健全人也许觉得这个项目比较简单,但对这些运动员来说并不容易。首先,他们需要手上有技巧,才能够把球投到合适的位置。一般人也许很快就能掌握,但他们需要反复练习。其次就是需要动脑,要运用策略去争取胜利。”一位教练员告诉记者。
运动员每一次投掷后,裁判都会仔细辨别远近,尤其是距离差不多时,还会拿出标尺等工具一丝不苟地测量,以确保比赛的公平。一位裁判员表示:“他们为了参加比赛付出了很多,我们肯定还是希望让比赛更加公平,让他们能够在比赛中感受快乐。”
相关链接
硬地滚球深受残疾人喜爱
硬地滚球是一项适合严重痉挛、脑瘫或严重肢体残疾人士参加的运动。根据选手残疾程度分为4个级别,其中BC1、BC2级为脑瘫(CP1或CP2),BC3、BC4级为严重躯体功能障碍或肢体残缺。4个级别各有一个单项级别赛,BC1级与BC2级可组成一个团体赛,有3名运动员上场,其中必须有1名队员为BC1级。BC3、BC4级分别设有双打比赛。各组比赛男、女运动员均可参赛。
比赛时运动员须坐在轮椅上进行投球,得分以投出的球距目标球的距离计算,累积分最高者获胜。单打与双打比赛每场4局,每局单打每个选手投6个球,双打每个选手投3个球。团体比赛共有6局,每局每队3名队员各投2个球。当参赛者因严重的运动能力障碍影响到四肢时,可使用脚或辅助装置将球推出。投球时,辅助设备不得超过投掷线,臀部不能离开轮椅,否则判罚分或被取消投掷球。比赛场地为表面平坦、光滑的木地板或塑胶室内场馆,场地长12.5米、宽6米,因为比赛技巧易于掌握且规则简单,这项运动深受残疾人喜爱,1992年被正式列为残奥会比赛项目。
新闻推荐
日前,成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首个成建制学历留学生班——国际贸易班正式开班,来自泰国乌汶和清迈的9名留学生将在未来4年中攻读本科课程,经考核合格将获得学士学位。据悉,乌汶和清迈都是成都的友好城市...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