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剑道”这个词,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联想到武侠小说。
不少影迷可能还会想到昆汀·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系列电影,超级酷。好莱坞美女乌玛·瑟曼和著名华裔女星刘玉玲在雪地里那场冷峻至极的对决,在无数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画面。
回到现实生活中,这个词似乎就显得很遥远,与世无关的感觉。然而,在成都这个“卧虎藏龙”的城市,其实我们身边就潜伏着许多不事张扬的高人——离著名的宽窄巷子不远,就在长顺中街上,有家小小的剑道馆,馆主张伦伟和他的美国妻子伊丽莎白,都是民间剑道高手。
一对中美夫妻在成都教授日式剑道,听起来是一件很“全球化”的事。出于好奇,笔者决定前往“无限流”剑道馆一探究竟。
采访 文/Susie 摄影记者/王效
张伦伟很爽快地答应了“大周末”的采访邀约。我和他们约定的时间是在端午节的第二天,本以为小长假剑道馆也会放假,可是在和张馆长预约的电话中他告诉我,剑道馆除了农历新年假期外,全年无休。
那天下午,天气还挺热,出租车司机把我在路口放下,对面是每天各种排队的“美食一条街”奎星楼街,不远处是人流如织的宽窄巷子。剑道馆所在的长顺中街,与之相比显得十分安静,小路左边一个不起眼的木牌上刻着“无限流”三个字,不注意看很容易错过。
走上长长的台阶,3楼就是这对跨国夫妻的剑道馆所在地了。
上楼的时候,张伦伟正在开门,两个可爱的男孩在楼梯间上蹿下跳,张伦伟回头用英文呵斥了他们几句,让孩子注意安全,他正好看到上楼的我们。
一身便装的张伦伟留着平头、戴着眼镜,模样很年轻,站在两个儿子旁边,看起来更像一位长兄。如果不是露出严父的表情呵斥儿子,很难想象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其实,人家早就是武术圈内出了名的剑道、空手道教练,还是剑道世界锦标赛上取得过个人32强好成绩的专业选手。
“无限流”剑道馆内部的装饰简洁大方,一目了然:外场的墙上挂满了剑道服和空手道服;通往内场的过道墙上一边挂着所有剑道馆老师和学员的名字及段位,另一边贴满了这些年张伦伟到世界各地参加比赛的照片。年轻时的张伦伟还留着长发扎着小辫,看起来和现在的他判若两人。
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块告示板,左右两边就是属于剑道和空手道的练习场。张伦伟夫妇每天在这里教授剑道和空手道,所有课程都是他们二人亲自授课。
在华盛顿的剑道馆遇见她
蓝上衣白裤子的金发美女
张伦伟出生于成都,爸爸原本是大学老师,后来改行做了律师,妈妈是一名会计。父母的工作都是外人眼中稳定的好工作,然而张伦伟却走上了习武之路。
他告诉我,这一切的渊源,是因为年幼的他身形瘦弱,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壮,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练习武术,渐渐地发现自己身体比以前结实有力多了,自信心也随之增长了不少。“这是个好东西!要坚持练下去!”受到激励的张伦伟从此和习武结下了不解之缘。
高中毕业后,张伦伟在1998年去往美国弗吉尼亚州留学并接触到了剑道。“留学生的生活是很单调和枯燥的,可是因为对剑道的热爱,我的日常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色彩,虽然我学的专业是电脑信息系统和工商管理,但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就会去练习场练习剑道、空手道。”他告诉我,“身在异乡的日子自然会有很多困难和不适应,是武术精神支持着我坚强勇敢地面对一切。”
在他执着的练习下,渐渐地,他开始在当地参加武术比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自己的技能得到认可,张伦伟开始试着教美国当地的小朋友学习剑道。
在和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语言能力的提高让张伦伟变得越来越自信,也结交了越来越多的美国朋友。这个不断扩大的本土圈子,也为张伦伟接下来的“美丽邂逅”打下了基础。
正要说到和妻子的初次相遇时,刚刚安顿好两个孩子的伊丽莎白恰巧也走出来和我们聊天了。眼前这个金发碧眼、同样穿着简单T恤的美女,也是让人完全看不出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她的全名叫做Elizabeth Bergen-Bartel,张伦伟管她叫Lisa,这是伊丽莎白的昵称。“是的,我俩就是在华盛顿附近一家剑道馆里认识的,特别巧的是,Lisa不久之后便来到了我所在的那座城市求学,恰巧两个人的大学都在同一个大学城里,还是门对门的关系。”
当被问到对彼此的第一印象时,张伦伟看着Lisa抢先打趣道:“她肯定觉得我可爱又性感!”Lisa则笑着说:“我觉得他是个风趣又很刻苦的人。”轮到张伦伟说出对Lisa的第一感觉时,Lisa也抢着说,他肯定认为自己性感火辣,结果张伦伟的答案却让人哑然失笑——当时的Lisa在他的眼里是个“奇怪的白人”,因为那天在剑道馆,Lisa穿着蓝色上衣、白色裤子的道服,“正常情况下大家都是穿纯色道服或者上白下蓝的搭配。”
正是Lisa的这份与众不同,给张伦伟留下了特别的印象。
到了一个城市之后,自然而然地,两人经常相约一起练习剑道,交往变得愈加密切。他们的关系开始从“道友”变成“饭友”,渐渐地一起相约去看电影、一起徒步……张伦伟身上的开朗、自信与幽默,深深吸引了Lisa,几乎是水到渠成地,他们牵起了手。
他们教过1000多名学生
坚持到现在的只有十来个
甜蜜的时光和紧张的学业交替,不知不觉便到了毕业,手握着电脑信息系统和工商管理双学位的张伦伟,想到成都几乎空白的剑道市场,一心想把这份技艺带回故乡。“剑道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在日本更加流行。现在国人想学真正的剑术还要去日本,为什么在国内就不能学到这门传统技艺呢?”比起通过教人武术赚取学费,文化的回传才是张伦伟真正想做的事。
要回国圆梦,Lisa的支持是决定性的。“如果她不肯跟我回国,我也不确定自己还能否坚持下去。”要知道,Lisa的父母很不情愿女儿远嫁。好在他们通情达理,最终被女儿的坚持和热情打动,支持她选择自己想要的异国生活。他们在成都举办了婚礼,随后,在张伦伟父母的支持下,小两口把自己的房子改为剑道馆,从2005年起,正式营业。
虽说是事业,其实很长时间里,夫妻俩可以说是惨淡经营,因为剑道确实是个小众的运动项目。与一般的商业剑道馆不同,“无限流”没有儿童班,只招收12岁以上的学生。“因为这个年龄的学生,才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开始懂得一些基本的道理,比较好训练。”张伦伟告诉我们。
刚开始的起步是艰难的,对于剑道这项小众运动,熟悉它的人少之又少,有毅力练下去的人就更少了。今年36岁的张伦伟,已经先后做过1000多个学生的老师了,但最后坚持下来的仅有10多个。
遇到的学生也是形形色色,张伦伟笑称,因为刚开始教学时设置的练习强度较大,第一天来了四个,第二天就被吓走了两个,到第三天只剩下一个了。还有的学生,一来就问:多久能考试?张伦伟就会直接说:你考不上!这些学生立马就又消失了。
还有的女学生,抱着遇到坏人时可以把坏人打跑的天真念头来学习,张伦伟就会如实告诉她们:“如果你遇到一个身材高大的坏人,第一反应绝对不该是反抗,而是逃跑!因为只要对方比你强壮很多,又是突然发起袭击,你掌握再多的格斗技巧,仓促间也根本不可能是人家的对手。”
十年来没赚到什么钱
但是教出了全国大赛女子冠军
说这些大实话的同时,张伦伟心中也有许多无奈。“现在很多人学东西,追求简单速成,希望老师教他们捷径。但真正的功夫,怎么可能短期内就能练习好呢?所有过硬的本领都需要长期刻苦的练习。”
他说,普通学生达到强身健体、提高自信的目的就足够了,“当你练剑到达一定水平时,剑道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你整个人的气质、思想都有所改变。这些会再反作用于你的剑道技巧,让你的水平更上一层楼。但是,要想达到这种境界,至少要坚持练习十年以上才会有所体悟。这也是为什么剑道始终只能是一种小众运动。”
当然,张氏夫妇也同样有一些让他们很有成就感的学生。比如玉林中学的女教师秦臻贞,她去年获得了第九届CKOU全国剑道大赛的女子个人冠军。张伦伟谈起这位爱徒,满脸都是骄傲的神情。“有些玉林中学的学生到我们这里来练剑,发现自己的老师也在这,都会吓一跳——没想到平时严肃安静的老师,有这么‘火爆\’的一面!”他笑了起来。
十年里物价飞涨,但剑道馆总共只涨过两次价,“每月赚的钱也就勉强支付水电费,因为水电物业费用涨了,我们才不得不涨价。两次一共涨了80块钱。而且我们对老学生一直不涨价,只有新来的学生才需要按新定的价格缴费。”
他们用勤奋来弥补商业上的先天不足。剑道馆开业多年,除了农历新年,全年无休。甚至最初几年,在新年也保持开门。“那些学生嘴里说着教练过年我们肯定也来,但其实连个人影都没有。”所以到了后来,张伦伟和Lisa也索性趁着这个机会,让自己休息一下。
令夫妻俩欣慰的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这门武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张氏夫妇的剑道队伍中,剑道馆终于开始慢慢收支平衡。
武道精神教育两个孩子
不求赢,但一定要能接受输
在剑道馆的角落里,也有一方孩子们的地盘——Max和Alex的小书桌。桌上有《老夫子》和《名侦探柯南》中文版漫画,也有他们刚做完的语文作业,上面是歪歪扭扭汉字写的古诗词。这两个金发小子看起来和普通的中国孩子的生活看着完全没两样。
和多数去上国际学校的外国家庭小孩不同,张伦伟和Lisa坚持让孩子们学习传统的中国文化,两个孩子目前在剑道馆附近的公立小学就读。
11岁的Max性格像爸爸,外向开朗,但很能坐得住,最爱写写画画;9岁的Alex性格羞涩,做事认真,就连拍照时也是一副严肃的小大人模样,但平日却喜欢表演,不知心中是否也怀有好莱坞的梦想。
两个儿子的梦想和夫妻俩的梦想看起来毫无交集,被问到今后是否希望子承父业,张伦伟表示“还是要看孩子们自己的兴趣爱好”。他很感激自己的父母从未干涉过自己选择的道路,所以现在,他也同样尊重两个儿子的梦想。
在对儿子的教育方面,夫妻俩观念很一致,同为习武之人,他们都提倡“武道教育”,“要让孩子学会吃苦,学会输。这是一般中国家庭不会教导孩子的,现在的孩子总想赢,但没有输哪有赢?我从来不要求他们要考100分,我都告诉他们老师,如果只是考试没考好,完全不需要通知我。但如果是没完成作业,或者在学校里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那就是必须要收拾到的。”张伦伟说。
夫妻俩对孩子们的奖励,从剑道馆墙上那些去世界各地参加比赛的照片可以看出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对父母都会以“带你们一起出去玩”作为条件,来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和练剑。
来成都11年的Lisa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半个成都人了。她告诉我,自己刚来成都的时候,感觉这个城市有种“昏昏欲睡的慵懒”气质,生活节奏很慢,人们喜欢喝茶和打麻将。但是现在,无论是城市建筑还是人们的文化、消费活动,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整个城市变得更加忙碌、变得更像一个真正的大都市。”
Lisa觉得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很多观念其实很接近,尤其是在家庭和教育等方面。“美国也有很多焦虑的、盼望子女出人头地的家长,也有很多成天陪着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以及到处去旅游见世面的妈妈们。”
新闻推荐
成都商报记者蓝婧发自西安500个大气压可把黄浦江水打到青藏高原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涡轮泵,产生的最高压强可达到500个大气压,相当于能够把上海黄浦江水,打到5000米海拔的青藏高原。-183℃价格低且环保...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