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第三空间”视觉下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理念的思考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17-10-26 08:06   https://www.yybnet.net/

许冰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如何深度融合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服务品质成为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角度,以国内外图书馆和成都市武侯区图书馆建设为依托,从空间打造、新技术运用、服务创新方面,阐释公共图书馆提升“第三空间”智慧服务及打造智慧图书馆的现状、构想、路径。

第三空间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在其社会学著作《绝好地方》中第一次提出。第一空间是家庭,第二空间是职场环境,第三空间是日常公共生活核心环境。第三空间区别于家庭和职场,指那些通常设计用于可进行个人聚会,并且人们有规律的、自愿地、日常地并愉悦地期待参与其中的诸多公共场所,包括咖啡馆、书店、酒吧等。近年来,诸多图书馆就如何营造“第三空间”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和创意展示舞台、与社会组织合作建设“文化共同体”等拓展服务功能。

公共图书馆构建“第三空间”近年来已逐步形成共识,而且是有巨大优势的。公共图书馆可提供文献外借、阅览服务、参考咨询、文化活动(文献展览、报告会、讲座、电影、音乐会)等多元服务,其开放性、公共性、公益性、平等性等特征,使其成为市民居家和工作之余,增强生活趣味最好的公共文化阵地。此外,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新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在网购、电子书等冲击下,传统图书馆越来越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变革传统发展模式,构建立体、多元、智慧的服务体系,拓展集学习、互动、交流、休闲、社交为一体的“第三空间”,为社会建立一座智慧的图书馆、一个灵魂碰撞的自由空间、一个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阵地。

“第三空间”智慧服务建设的必要性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起步较晚,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落后于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迫在眉睫。

以纽约皇后区图书馆为例,过去图书馆80%的业务是图书借阅,现在仅占30%,而70%的精力用于非传统的读者活动上。说明当前公共图书馆需拓展服务内容。

当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图书馆仍存在“重藏轻用”、服务理念陈旧等不足之处。在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和网购、电子书等冲击下,拓展图书馆“第三空间”服务,首先应大量增设公共图书馆数量,实现人人可读、时时可读、处处可读。其次应大力推广智慧图书馆建设,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逐步实现智慧化服务。

目前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已有一定的探索,如深圳盐田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在智能楼宇、资源识别、用户及物体感知等方面逐步实现半智慧化。

但在智慧建筑、智慧物联、智慧数据等方面还没有进行明显的尝试,还需引进智慧仓储技术,实现高密度存储、自动化高速取还书、自动化保温保湿、座椅自动跟随和自动归位、地面机器人自动清扫等。

“第三空间”智慧服务构建策略

打造智慧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智慧图书馆是集智慧空间、智慧家具、智慧仓储、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也是知识服务中心、交流分享中心、文化传承中心。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目的是通过智慧化的服务提升公众文化素养、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构建智慧阅读生态系统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包括智慧空间、智慧技术、智慧服务。

打造智慧空间是基础。智慧空间集“文化空间、学术空间、社交空间、休闲阅读空间、体验空间”五位一体,在建筑设计和环境营造上充分融入绿色、环保、可持续、简约、创新等理念。

融合智慧技术是保障。智慧图书馆能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AR/VR,人工智能或新的技术手段,突破时间与空间,构建智能识别、智能管理、智能推荐、智能送书、智能建档的阅读生态系统,让市民充分享受到快速、精准、顺畅、无缝对接的服务。

提供智慧服务是核心和目的。未来,智慧图书馆在提供图书馆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应设计提供多元化、立体式、人性化、个性化、定制化、上门化的服务,强调主动、热情、贴心、周到,充分满足各种工种、各种阶层、各种年龄层市民的需求。

融合新技术逐步实现智慧服务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是形成智能化的支撑体系与服务环境,一切服务应以市民需求为中心,逐步延伸图书馆“第三空间”服务。

在新技术运用方面,通过先进技术构建新的阅读场景,构建有限空间(图书馆内部)和无限空间(互联网)融合的互动生态系统,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实现无缝对接阅读。

图书馆建设智能系统,不需要读者输入查询指令,就能通过历史信息、数据分析,感知读者的需求并提供相应服务。加强自助服务,读者可向机器人咨询、交流,自学自助解决问题;实现在图书馆现场和在线求助功能,请求现场和在线读者帮助、共同探讨,增强社交性;升级图书整理分类,利用借阅大数据,推荐一些借阅量高、经典、必读的书籍,让市民在找书时更准确,提升效率;实现随时随地阅读,推动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一体化,通过数据记忆定位,随时随地享受无缝衔接阅读。

整合多种资源奠定智慧服务基础

在多资源整合方面,通过整合空间、图书、读者资源,叠加多种配套设施和服务,逐步实现智慧服务。

优化空间资源,突出特色打造,比如成都市武侯区图书馆打造了三国文化馆,提供馆藏、调研、交流、学习、活动、表演功能,展现三国文化精髓。此外,还打造了国学馆、盲文图书(视障阅览)、试听体验、读者沙龙等特色功能区。整合、流通全社会图书资源,实现图书资源从顶层到底层的一定循环,比如成都市武侯区图书馆的“托管书屋”。聚合读者资源,人人都可以教授自己的心得、经验、做法,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分享、全民学习。构建读者社群,增强读者互动性和“黏性”。

此外,不断增设配套设施,提供人性化服务,比如借鉴成都市武侯区图书馆人性化地设置休闲自助咖啡机、食品区、阅读沙龙、迷你学习室,既是空间打造也是配套服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开发,可借鉴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打造“微空间”,为创客提供活动场地。也可培养作家、文学家,孵化文创机构,开展主题培训。树立图书馆品牌,引进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主题展览,定时、定点举行品牌图书馆活动,如学习新书的采编和入藏,了解古代图书的典藏与修补,学讲方言,学习戏剧,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等。

增强人性化服务逐步实现智慧服务

要提升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智慧服务,首先应构建读者信用体系,推出信用积分服务,发布读者行为负面清单,推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联合奖惩机制,让读者文明、诚信、有序阅读。

增强个性化服务,通过讲座、兴趣班、专题沙龙等,指导解决读者工作、生活、兴趣等具体问题;拓展新的阅读体验,如听书、讲书(举行读书会、名人说书)、“看”书(通过视频、虚拟现实等新的手段展示内容)。

此外,开展定制服务,主动收集读者的想法、需求,对于希望晋升的上班族,图书馆可匹配老师进行培训,为读者定制终身学习计划,为定制市民建立学习档案,管理学习效果;上门服务,对孤寡老人、残障人士提供上网、读书读报、送书服务,提供线上借阅、购书,送(寄)书上门服务;定向服务,援建农村固定和流动公共图书馆,为农村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留守儿童提供阅读服务;流动服务,增设图书借阅机进行图书漂流,以“流动图书大篷车”深入城乡社区学校,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品质。

在探讨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方面,应注意划线,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服务大众,并且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智慧服务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分阶段、循序渐进、结合实际地推进。

(作者单位:成都市武侯区图书馆)

新闻推荐

第十二届欧洽会开幕,为川人送福利成都有望开通至意大利西西里直航

第十二届欧洽会开幕,为川人送福利索菲亚科技园中国创新中心、成都高新区(欧洲·法国)创新中心双中心揭牌。SPI董事会成员萨拉·麦迪娜介绍欧盟卓越创新中心(中国)项目。对于意大利西西里岛,很...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第三空间”视觉下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理念的思考)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