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定金膨胀金、满减红包、直降红包……“双十一”将至,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不断翻陈出新。与往年相比,不少“剁手族”直呼“规则更复杂”“数学不够好,真心玩不转”。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促销活动背后,消费者到底能有多少实惠?网购可以更安心了吗?
“买买买”,考的不仅是数学
今年的“双十一”,买家不仅要“拼手速”,还要“考脑力”。记者注意到,淘宝官方给出的“双十一”攻略里,促销节期间各种名目的活动就有14种;京东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题购,且多以10至30元定金为主,成1.5至3倍翻倍;苏宁易购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赚红包……
成都的许女士研究促销规则多日。她发现今年一些平台的定金膨胀金要靠抢。“只有在指定时间内前多少名的才有机会翻倍……每年的规则都不同,一个电商平台上就有好几种‘玩法\’,数学已经不够用了。”许女士说。
浙江大学教授金雪军认为,“双十一”影响力已逐渐扩大到全球。但在国内市场,其中违法违规行为多有发生,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而且破坏了网购的生态环境,需要“剁手族”们擦亮眼睛。
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于近日公布的统计显示,“双十一”后一个月内是消费投诉高峰期,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同比上年增长18.60%,2016年同比上年增长26.27%。
新“玩法”背后有哪些老“套路”?
假冒伪劣、虚标原价、刷单炒信、误导宣传……这些都是往年“双11”常见的“骗局”,今年又有哪些“套路”需要额外注意呢?
——— 预售模式“坑”不少,规则不清“陷阱”多。预售模式出现,较好地解决了“双十一”当天由于流量过大导致的系统瘫痪,同时也给商家更加精准的销售预估,库存准备。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可能会遭遇“定金”和“订金”的问题,一般来说定金不退,订金能退,各平台对于“双十一”规则的设置应当公开、透明,并且有特殊说明,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 线上线下同款商品,质量却不一样。很多网友有疑问,为何网上买的纸巾薄很多,同品牌的羊毛衫羊毛含量少很多?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一些品牌的货品在“线上线下”仍未完全打通,就存在电商专供款,“价低降质”。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 赠品不能享受常规售后服务。不少网友都买过“买一赠一”的商品,例如买冰箱送电饭煲,然而电饭煲坏了却被回复赠品无保修。
浙江政法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巫琼妮表示,《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明确,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销售、附赠的商品,应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不得销售、附赠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不得因促销降低商品质量。附赠的商品,也应根据相关规定提供“三包”服务。
——— 先涨后打折成“潜规则”。广东一位卖家告诉记者,为制造低价,不少商家会采取先涨价后降价的方式。比如,某款女装平时的网络售价为200元,标示原价为300元,在“双十一”前商家突然将原价标示为390元,活动为打五折,实际销售价格为195元,比平常售价只低5元。
曹磊同时提醒,“双十一”等电商大促期间往往是网络诈骗活跃期,各类诈骗如钓鱼木马、中奖诈骗、退款诈骗、货到付款诈骗、秒杀诈骗等层出不穷。消费者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并避免贪小失大。
打假在行动,网购陷阱需提防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执法司下发《关于开展“双十一”消费品电商领域执法打假集中行动的通知》,决定从10月25日至11月15日在全国开展“双十一”消费品电商领域执法打假集中行动。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周辉建议,在“双十一”这样的促销节点,消费者需特别注意网购过程中的流程和细则。如果遇到网购商品或服务质量等问题,可通过协商、寻求工商部门或其他第三方维权机构帮助,遇到网购欺诈的应及时举报维权。
各地消费者协会也适时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谨防网购陷阱。山西省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消费者协会搭建了电商消费维权绿色通道平台,并逐步与全国各级消协对接。消费者如果在网购过程中遇到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况,可以直接向当地消协投诉,并通过维权绿色通道平台解决消费纠纷。
一些专家认为,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环境,一些平台的自律也逐步跟上,消费者素养不断提高,消费逐渐回归理性,多重因素促使网购环境已开始向好。同时,治理网购乱象仍需政府相关部门、企业、消费者共同努力,在做大“增量”的同时,还要不断“提质”。
据新华社杭州11月5日电
“双十一”网购需提防三类诈骗陷阱
“双十一”临近,“网购一族”蓄势待发。但网购给消费者带来优惠的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360安全卫士提醒说,在网购时,公众应谨防三类诈骗陷阱。
陷阱一:冒充客服,网上“钓鱼”。在网上购物的过程中,消费者需要通过客服来了解商品详情,不法分子瞄准这一流程,在各淘宝商家的交易记录里寻找用手机号注册的买家,冒充客服人员直接联系消费者,以货款支付失败、商品没货需要退款等借口诱骗消费者登陆“钓鱼网站”,获取消费者的银行卡信息,再哄骗消费者提供短信验证码以完成诈骗。
陷阱二:套取信息,诈骗买家。网购诈骗的过程中,不法分子的切入口不仅仅是买家,还有卖家。不法分子先在网上大量浏览网店,从中寻找买家近期购买信息,再冒充买家的亲人朋友联系卖家,以确认收货地址为由套取买家信息。提防心较差的卖家往往会将买家信息和盘托出,不法分子进而通过这些信息冒充卖家欺骗消费者。
陷阱三:中奖短信,诱惑市民。“双十一”期间,多个网购平台会发布优惠券,很多时候这些信息是直接以短信形式发送到消费者手机上的。这一细节也被网络诈骗分子钻了空子。不法分子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大量电话号码,统一发送带有钓鱼网站链接的虚假信息,谎称网民中了大奖,从而在后台骗取银行账号等信息。
360安全卫士提醒广大消费者,“双十一”期间,网民在购买优惠商品时不要贪小便宜,不要轻易相信自称卖家的非购物平台联系人;要选择正规的电商平台,不要随便点击陌生链接、更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对于非官方渠道发来的各种促销、退款、中奖等信息要进行多方查证。
新华社天津11月5日电
新闻推荐
他们,将踏上用户节红毯并义诊 2017年“妙手仁心·金口碑好医生”评选十强诞生
今日福利:名医义诊在11月25日(周六)在东郊记忆举行的成都商报第二届“全媒体用户节”线下活动上,“十强金口碑好医生”将集体与市民面对面,为成都商报用户提供一场全明星阵容的义诊。今天开始,“金口碑...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