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王宇可在世界女排精英赛期间与郎平合影
以运动的名义
燃爆这个冬季
下个月,“运动成都”成都市第四届“安利·纽崔莱”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将在青白江区文体中心举行,届时将对各参赛队和运动员进行表彰。而由成都商报与成都市体育局共同主办的“我爱成都·未名体育人士”评选活动,也将在闭幕式期间颁奖。
目前,“我爱成都·未名体育人士”评选活动的自荐与推荐已经进入最后一周,相关通道将于本周日晚24时正式关闭。今天,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位被成都市排球协会推荐的排球裁判员——
从柜子里翻出一本老相册,70岁的王宇可老师轻轻擦拭,小心地翻开。去年才正式离开讲台的他因为膝盖的旧伤,走路有点蹒跚,但身体依然硬朗。翻开相册,里面有他与郎平等中国女排名将的合影,也有他到全国各地执法比赛的留影,相册旁边是他的裁判证,记录着一些他执法的重要比赛:
“1993年6月,四川绵阳,世界女排精英赛”;
“1994年8月30日,广西北海,全国沙滩排球总决赛”;
“1993年10月15日,辽宁开原,全国青年排球联赛”……
这些,构成了王宇可44年的排球裁判记忆。
17岁才接触排球 30岁圆了大学梦
王宇可从小就热爱体育,在成都五中读初中时,他是班上的篮球队长;高中考上了成都四中,学校成立排球队,由于身高较高被选中。虽然直到17岁才开始接触排球这项运动,但让他想不到的是,接下来的50多年里,这项运动一直陪伴着他。
排球是成都七中的传统优势项目,但半路出家的王宇可带领四中一路杀进了决赛。决赛中,他们一度2比0领先,最终却遭遇逆转,以2:3屈居亚军。说起那场比赛,王宇可至今仍然感到遗憾不已。
除了体育方面很强外,王宇可的文化成绩也非常优秀,原本打算报考清华或者哈工大。但就在他准备考大学时,高考却取消了,王宇可来到了当时位于盐市口的一家服装厂工作。繁忙的工作影响了打球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伤病的影响,从1973年开始,王宇可逐渐将重心从打排球转到当排球裁判,这却让他以另外一种身份体会到排球的快乐。
王宇可的命运,在1977年发生了转变。这一年,高考恢复,30岁的王宇可毅然报考。他考上了成都师范学校高师班,圆了自己的大学梦。1978年,王宇可的学校被并入成都大学,他也成为了成都大学最早的一届学生。
大学考取国家级裁判员
专业却是中国古代汉语
大学期间,王宇可已经立志要成为一名专业裁判。1980年,当时的国家体委开了一个国家级排球裁判培训班,王宇可前往北京学习并参加了考试,最终以笔试第一名、实践考试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国家级裁判。但他的成绩却遭到了一些质疑。
当时,国内几乎没有持证上岗的专业排球裁判。成绩公布后,有人到国家体委告状,质疑王宇可的成绩,理由是他的父亲在四川省体育局工作,怀疑他借用了父亲的关系。此事立刻引起了当时国家体委排管中心一位领导的重视,“他(这位领导)当时也想看看,(我)这个考生是不是真的是关系户。”王宇可回忆说,在领导的格外“关心”下,他不得不公开展示自己的排球执法水平,最终用过硬的专业表现证明了自己,也打消了外界的质疑。
大学毕业后,王宇可选择了留校任教,而他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排球是我的爱好,但古代文学是我的专业,也是我一辈子钻研的事情”,王宇可说。
退休后,王宇可又接受了另外一所学校的返聘,“闲下来身体到处不舒服,我还是喜欢工作的状态。”直到去年,已经69岁的王宇可才真正退休,但即便这样,他的裁判工作都还没有结束。
44年执法数千场比赛
见证中国女排几度辉煌
从留校到退休,王宇可的生活一直在大学老师和排球裁判之间切换。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王老师和学校领导商量决定,一学期只外出执法一次比赛,因此他大量的裁判工作都集中在寒暑假期间。
“这些年,因为吹比赛,走遍了大江南北,一路看着中国女排跌入低谷又重塑辉煌,也和很多运动员、教练员成了朋友。”1993年6月,世界女排精英赛在四川绵阳进行,王宇可至今保留着他当时与郎平的合影。
44年来,从国际比赛到成都中小学生比赛,都能看到王宇可的身影,“干这个工作就是因为热爱,坚持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据他自己统计,从第一次当裁判到现在,他已经吹过不下3000场比赛。
除了自己执法比赛外,王宇可还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年轻裁判。西南交大的刘江老师,是排球界无人不知的“刘国际”——从北京奥运会排球揭幕战,到去年的里约奥运会,这位国际级排球裁判是中国排球的骄傲之一。而与王宇可相比,刘江只能算是学生。从刘江来到四川后,两人就有许多交流,王宇可用自己多年的经验给年轻人帮助。
此次王宇可参评“我爱成都·未名体育人士”,是由成都市排球协会推荐的。在55岁挂哨后,王老师仍然在成都的各类排球场上贡献自己的余热,直到今年,他都还在给成都市排球协会举办的气排球比赛客串裁判。成都商报记者 李博
成都市排球协会在推荐王宇可老师的时候写道:
“王宇可曾先后在世界女排锦标赛、世界女排四强赛、全运会、城运会等赛事中担任裁判工作。他凭着对排球运动的热忱,上百次担任成都市各级各类排球比赛的裁判长,同时将其毕生经验传授给后生晚辈,为基层排球运动的开展出谋划策,为成都市排球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至今还奉献于成都市的排球事业。”
“我爱成都·未名体育人士”
评选活动细则
主办方:
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商报社
报名时间:
2017年1月10日至11月
报名对象:
●成都体育的基层工作者和参与者,比如默默奉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热爱运动并起到良好示范作用的普通市民、成都重大体育活动及赛事的志愿者等;
评选方式:
●根据收集到的报名信息,先由网络投票选出50人候选名单,最后由专家评审团投票选出10名“未名体育人士”当选者;
报名方式:
●a.关注“成都运动家”微信号,在对话框进行推荐;
●b.邮箱:514804493@qq.com;
推荐注意事项:
●a.需填写推荐人相关信息,包括姓名、电话;
●b.简要填写被推荐人的相关事迹。
新闻推荐
首届中国·南亚国家文学论坛昨日闭幕 “诗歌之城”成都 用文脉沟通着世界 40多位中外作家论剑文化如何传承,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文学创作的个性
中外作家合影昨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南亚国家文学论坛”在成都闭幕,来自孟加拉国、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南亚各国和中国的40多位作家,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围绕“传承与交...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