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作家合影
昨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南亚国家文学论坛”在成都闭幕,来自孟加拉国、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南亚各国和中国的40多位作家,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围绕“传承与交融中的文化发展”和“全球化语境下文学创作的个性”两个话题进行了交流切磋。活动结束后,参会中外作家代表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采访,在他们眼中,“诗歌之城”成都,一直用文脉沟通着世界。
如今文学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来自于网络、传媒等“泛文化”,或者叫全球化语境的冲击。当下这一的现象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挑战同时也来自“市场化”的冲击,一些被市场“看好”并畅销的作品,也许已悄然丧失了文学的品格,而一些具有深邃内涵的作品却被“市场”冷落。
于是文坛开始反思,一个作家怎样才既能接受各种时尚潮流的考验,又经得住历史的沉淀?怎样既能被大众喜爱,又能坚守文学的精神?
■作家赵玫:
由市场来决定人们精神价值取向,是值得探讨的
天津作家赵玫认为,在中国,文学的传统从来 “文以载道”,所以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一直是重要的。而今,文学开始变得边缘化,虽然作家们依旧固守着文学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文学能够激励人们去追求自由、美好和尊严,能唤醒人们对个性发展和人道行为的渴望,但文学日渐式微的现状依然堪忧。赵玫说,当今全球化语境下文学创作的个性社会,“市场”真的是衡量文学的唯一标准吗?究竟该怎样谨防让经济成为支配心灵的力量,由市场来决定人们精神价值的取向,是值得探讨的。
■甘加·普拉萨德·乌普雷蒂:
特定地理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学各有其特色
尼泊尔学院院长、评论家甘加·普拉萨德·乌普雷蒂提到,全球化语境下文学创作的个性的必要性,因为特定地理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学各有其特色。文学创作的特殊价值就在于,它反映了不同的时代和特定历史和地理条件下的文明。显然,个性化在文学创作中的特殊价值,在于体现地方特色、作家的个人天赋和写作技巧。
■皮亚·卡里亚瓦萨姆:
丝绸之路影响了两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斯里兰卡作家皮亚·卡里亚瓦萨姆谈到了个性化创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说,中国和斯里兰卡的联系始于丝绸之路的海运发展与中国的纸和墨发明,这种联系极大地影响了儿童文学的发展。因此,他和同时代的小说家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中国的儿童文学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末,有人送他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 《小鸭和小鸡》《狼先生的聚会》《骄傲的将军》和《金斧子》,直至今日,他对这些故事的细节和插图还是记忆犹新。在这一时期,许多中国的儿童书籍被翻译成僧伽罗语,它们为孩子们带去了欢乐,为他们展现了人性的多面,山川湖海、森林植被的自然之美,直到现在,这些故事仍然能净化他们的心灵。
■作家裘山山:
我们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文化大碰撞和大融合
昨日,四川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裘山山在论坛上提出:“作家应当对本土文化有清醒的认知和尊重”。
“我们正经历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化大碰撞和文化大融合。”她提出,在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文化既不应固守本民族传统,拒绝接纳先进文化,也不应盲目追求全球化,放弃自我意识。从小处讲,有自己个性的时候,每个作家都对自己的本土文化有清醒的认识的时候,整个民族的作家才会有个性,有力量。我们应当具有在全球化语境中努力保持中国元素和民族特质的自觉。
中外作家的成都印象
作家张燕玲:
成都,用文脉沟通着世界
昨日,广西作家张燕玲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成都这样的诗歌之城,用文脉沟通着世界,它不仅是经济聚落,更是文化保护、传承和生长的地方,是滋养过中国诗圣与诗仙的地方。南亚各国的作家沿着丝绸之路来到成都,相互尊重,友好地坐在一起,相互了解,相互认识,寻找南亚各国文学共同生长点,憧憬新时代的丝绸之路,期待更多美好鲜活的文学作品,因为文学超越了地域与民族。
穆罕默德·卡西姆·布丘:
成都的包容,令我印象深刻
巴基斯坦文学学院院长穆罕默德·卡西姆·布丘说:“我对成都和成都文学的粗略感受是充满了‘亲民气质\’,对普通人的关照、包容,是令我印象深刻的。”虽然这是他第二次到中国,但却是第一次到成都,他表示,“我很喜欢成都!成都人民非常友好、亲切!”成都这座城市既具有现代化,又有历史感。
甘加·普拉萨德·乌普雷蒂:
我们翻译过巴金的作品
希望今后深入文学交流
尼泊尔学院院长、评论家甘加·普拉萨德·乌普雷蒂说,这是他第二次来到成都,他对成都始终抱有很大的敬意。甘加·普拉萨德·乌普雷蒂表示,很遗憾尼泊尔对中国文学了解还不是太多,“曾经我们有翻译过鲁迅、杨沫、巴金等近现代名家的作品,古代有老子的道德经等,但因为语言的障碍,我们对中国现当代作家还所知甚少。我知道四川文学在中国文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希望今后能与中国作家、四川作家有更多类似于本次论坛这样的交流活动,让我们的文学翻译、文学交流能有更深入的发展。”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新闻推荐
回望历史,今昔对比间,一组数据让世人惊叹——圈养大熊猫数量从最初的6只,增至现在的184只。而奇迹发生的地方,正是这片大家当初疑窦丛生的红土地。数字的背后,不仅仅是大熊猫迁地保护的功绩,更是两代基...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