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将可再利用的垃圾卖给回收者。
先锋小学的绿色实践
□本报记者 吴平
今年7月,成都市教育局、市城管委联合印发《成都市中小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计划通过三年时间,促进全成都市中小学校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分类收集与处理;《成都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简明指引》同步下发,对分类标准、处理方式、设施配置等提出了要求。
而早在上述文件下发前,今年4月28日,龙泉驿区各小学垃圾分类现场会就在该区洪安小学召开了。“我们将开发三大课程,垃圾分类、生态创意和学科融合课程,践行‘生态教育为孩子生命精彩奠基\’的办学理念。”校长白兰逞10月28日告诉记者。
垃圾回收:“行长”人小权力大
早在2008年,洪安小学就成为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的农村青少年环境教育项目学校,生态教育一直是该校的核心办学理念之一。“学校所在的洪安镇位于龙泉山西北坡,从早年的西坡绿化到如今争创龙泉山国家森林公园,洪安镇的生态建设氛围一直很浓,同时镇上有个西部化工市场,无论是客观条件还是现实需要,都推动学校将特色定位在生态教育上。”白兰逞说道。
围绕这一主题,学校去年请专业公司做出了建设规划,确立了7大发展策略,将5亩生态农场划定了功能分区,如今已初见雏形,并在今年上半年启动了垃圾分类。
“我们的剩饭剩菜一直是单独收集,供附近村民养殖牲畜家禽。即便如此,让师生都自觉将可回收的垃圾挑出来,仍然很难。”学校德育主任何小燕介绍,“结合学生的自我管理制度,学校成立了‘环保银行\’,少先队大队长任 ‘行长\’,下设会计等职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后,他们会逐一‘曝光\’上周未进行垃圾分类的班级和老师。‘请老师为我们做出榜样。\’被学生这样一说,大家都不好意思不遵守了,比我说管事多了。”
如今,学校的“环保银行”运转顺利,每周五由专业回收公司来集中收购可再利用的垃圾,所得资金作为学校的活动经费;每月20日,学生将家中的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拿到学校,集中统一处理。
垃圾堆肥:校长从零学农艺
学校投资40万元,将校门口的垃圾场平整成了一个生态种植园。“根与芽”的工作人员建议修一个堆肥池,既可实现垃圾减量,又能解决了种植园的用肥问题。白兰逞请来施工队挖了一个近20米见方的大池子,结果树叶、菜叶等丢进去3个月都还完好。
“后来才知道,要隔开成一个个一米见方的小池子,堆肥效果才好。”白兰逞说道,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开展生态教育,专家智库是稀缺品,专业技术指导更是最难得的。
为此,有着23年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白兰逞,从零开始学起堆肥。学校将废弃的课桌椅拆开作为隔板,堆肥效果顿时有了起色。“这个池子还要再压紧实一点;这个得浇点水,食堂的淘米水最好;这个可以盖上了……”学堆肥勉强入了门的白兰逞计划今后还要收集村民的秸秆,腐熟好后给他们还田。这个小小的种植园,不仅可以服务师生,也将承担起社区教育的责任。
垃圾文创:废旧物品焕然一新
在洪安小学的室外开放展示台,摆放着石头画等废弃物品做的摆件。“未来我们还将系统开发手工课,指导学生将一些废旧物品肢解、重组,变成功能、形态都焕然一新的实用物品或装饰品。比如茶叶筒做笔筒,塑料瓶做花盆等。”白兰逞说道,种植园的功能区之一便是此类作品的集中展示区。
洪安小学丰富的环境教育优势还在于洪安镇提供的企业资源。学校附近的化工市场、污水处理厂、生态农庄和专业资源回收公司等都是可供开展相关教育的绝佳场所。何小燕说道,未来龙泉驿区还将打造学校生态教育联盟,共享资源、取长补短。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新闻推荐
据中原地产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发布租赁新政策的城市已超50个,包括国家确定的12个租赁试点城市。各地陆续出台的扶持政策吸引各类市场主体竞逐。伴随高中低端多元化产品的持续入市,租赁市场的供...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