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晚报社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开全国先河,打造由两微(成都志愿者微博、微信)、一端(成都志愿者客户端)、一网(成都志愿者网)、一线(雷锋热线)构成的“成都志愿者新媒体矩阵”,创新性打造公益新媒体。成都晚报社由于在志愿公益服务领域的努力,5年内3次获得中宣部表彰,10次获得省委宣传部奖励。
催生志愿服务完整生态链
2012年,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成都传媒集团指导支持下,成都晚报社建立成都志愿者网。成都志愿者APP于2015年3月正式上线。目前,成都志愿者网(APP)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208.25万,其中建成区注册志愿者人数为795554人。按成都市建成区常住人口总数605.39万人计,注册志愿者比例达到13.14%。注册志愿服务队伍达到21477支。共发布志愿服务项目超过13.58万个,平均每天超过67个。
通过成都志愿者网(APP),可实现志愿者注册、线上培训、志愿项目发布招募、志愿活动分类查询、志愿服务时长记录、志愿活动展示、公益资讯传播等功能,集志愿服务管理、发动、组织、参与、宣传“五位一体”功能,实现了志愿服务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此外,成都志愿者网(APP)已实现基于志愿者地理位置的“项目地图”查询、基于二维码功能的扫码签到功能、基于身份证自动比对系统的密码找回功能、基于人脸识别系统的登录记录功能,建立了实时志愿者统计数据库,初步建立了志愿者激励回馈积分商城,多项技术功能处于全国前列。其中,人脸识别技术在志愿者管理系统的应用,属全国首创。市民可通过手机APP“扫脸”,免注册快速参与志愿服务。
打造全民共享公益平台
2015年3月,成都晚报社在全国媒体中首推“所有人帮所有人”的全民共享公益平台——雷锋热线。在开设报纸专版及热线电话(028-81234567)的基础上,推出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包括微博(新浪微博@雷锋热线)、微信(雷锋热线微信公众号)、多个线上社群(QQ群、微信群)、公益直播等产品,形成线上、线下系统化全媒体矩阵,实现公益信息的全时、全域、全媒体、全渠道、全互动传播,推动实现“全民学雷锋、凡人做善事”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年来,成都晚报社组建了包括志愿者、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等参加的雷锋热线爱心联盟。目前,雷锋热线爱心联盟已吸引3000多个社区、1153个爱心团体及100余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加入,组建了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梁益建、全国道德模范吴永秀、知名作家阿来、雨果奖得主郝景芳等近百位社会知名人士加入的23支专业志愿者团队。依托爱心联盟,雷锋热线两年来共收集到困难群众15131条心愿诉求,成功完成14243条求助帮扶。
在立足成都的同时,雷锋热线不断突破地域限制,力求实现服务与需求精准对接。去年以来,雷锋热线主动将合作伙伴延伸至全国,目前,已与人民网、南方都市报、都市快报等全国30余个城市150家主流媒体建立联系,组建了雷锋热线全国联盟。雷锋热线已在全国跨区域帮扶550余次,帮扶足迹覆盖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吉林、青海、云南、黑龙江、宁夏、贵州等地。其中,跨省帮扶204次,跨市全省帮扶355次。
雷锋热线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社会效应呈“裂变式”增长,同时收获了多个奖项。2017年,雷锋热线获得由中国报业协会颁发的“2017传媒创新合作项目”奖项;获得由8所高等新闻院校联合今日头条共同颁发的“2017年度潜力项目”奖项;先后获得四川新闻奖二等奖、成都新闻奖一等奖;被成都传媒集团授予精品栏目称号。2016年,雷锋热线获得“成都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雷锋热线还引起了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网、中新网等央媒关注,多次给予聚焦报道。成都晚报记者
新闻推荐
今年年初,腾讯企鹅号TOP文章排行榜发布“100万+”最具影响力文章排行榜,运营一周的“红星新闻”累计阅读量近3000万,强势入围。“红星新闻”凭借金正男遇刺事件一战成名。接下来的“穿山甲公子”事...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