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刘登忠:四十载风雨地质路

来源:四川科技报 2017-12-27 04:31   https://www.yybnet.net/

人物名片:

刘登忠,成都理工大学教授。长期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从事遥感技术、区域地质及油气资源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多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计委、国土资源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国务院油气办等重大科研项目1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四等奖2项。

结缘地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974年,25岁的刘登忠进入了成都地质学院找矿系学习深造。“我那时挺想考医学院,想当医生,治病救人。”40年后,作为成都理工大学一名地质学教师和地质科研工作者,刘登忠回忆道。从梦想的“白大褂”“手术刀”变为现实的“冲锋衣”“地质锤”,如此的阴差阳错、机缘巧合,却在不知不觉中点燃了在他心中潜藏的对地质学的热爱和梦想。

其实,中学时期刘登忠除了在课堂中学到的各种知识外,还特别喜欢看各种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故事中关于林肯岛经纬度的测量、花岗岩宫高度的确定、富兰克林火山的爆发等情节,愈发激起他好奇心。

找矿系的实践任务非常繁重,在学习的三年间,刘登忠除了常规的专业知识学习,还同班上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常常去矿区实习。“那时候住的是5个人一间的工棚,就搭在大山上,盖的还是草席,哪像现在这么好,想都没想过。”条件十分艰苦,但也扛过来了,长期的野外实践还练就了他一副好身板儿,以及丰富的野外实践经历与动手能力。“我从未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所以我学得很轻松,很自在。”刘登忠如是说。

地质教学:

带学生走最远的路

1977年,刘登忠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还是粉笔和黑板刷的时代,课堂上,他一笔一画写板书,画草图向学生展现地质知识和地理地貌。

在刘登忠眼里,理论学习是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是真正的知识大课堂,所以他非常注重野外实践环节。几十年间,刘登忠带学生踏遍了西南地区的山山水水。在康定,他带着学生走冰雪路,边爬山边给学生讲解地质地形,野外的辛苦让很多学生有些吃不消,刘登忠就以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爬山时他总是走在第一个,跟在后面的学生他会主动去拉一把。“有懒一点的学生我就会带他们走最艰险、最远的路,这样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年轻人就是要多磨练才会成长。”刘登忠讲道。

实践回来,刘登忠会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野外地质风光照片,告诉学生什么是三前断层、盆地边缘……学生很快理解了课本上许多枯燥的知识概念。他所教授的课程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刘登忠认为当老师一定要有实践经验,不能照本宣科。“搞地质的人肯定要跟山打交道,因为世界上没有雷同的山,见得多了才知道其中的变化和规律,这样才能传授给学生知识。”刘登忠总结着自己的教学经验。由于长期从事野外教学工作,刘登忠自然也就积累了一套野外生存经验,并经常举办讲座向学生传授。

远赴青藏:

地质工作就是苦中寻乐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大本营”,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很多地质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圣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刘登忠的心里也有着一个“揭开高原神秘面纱”的梦想。

1996~1997年,为了更精确地测绘出青藏地区的地理图形,刘登忠和他的队友们先后奔赴“世界屋脊”的屋脊——羌塘和“生命的禁区”——可可西里。

后来的多年时间里,刘登忠和他的队友们每年都有三个月的时间待在青藏地区做地质研究工作。每天早上很早出去,沿途做填图研究、布置路线……刘登忠不仅要带领自己的小组完成研究任务,还要担心队友的安全。他非常照顾同事,往往最远最苦的地方他总是抢着先去,在同事眼中,他就是个拼命三郎。在羌塘的时候,恶劣的天气和地理环境常常让地质队员们上山后就被困住,“下不了山的时候,我们一车人就在山上当‘团长\’。因为高原缺氧,我们所有人只有在车上蜷缩成一团,所以我把它戏称为‘团长\’。”刘登忠解释道。救援与被救援成为地质队常常经历的事。2002年,刘登忠一行人野外考察时,车坏在扎布耶茶卡,整整拖了一整夜才回到驻地。

在青藏地区一线做调查研究,刘登忠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与项目组一起先后完成了17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的绘制,主编了6部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在“西藏1:5万措勤县南嘎仁错东部地区4幅地质矿产调查”这个研究课题中,刘登忠带领项目组成员克服了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交通极为不便、后勤保障异常艰难的种种困难,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课题审批的设计工作任务。项目新发现了磁铁矿矿点2处、铜矿点1处、铁矿化点2处;总结了测区内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查明了地球化学异常较好矿点(矿化点)的空间分布规律;对区内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划分出了3个找矿远景区。

现在,刘登忠已经退休,但是闲不住的他依然在工作室忙着科研项目,常常到野外出差,依然保持着工作状态。地质事业已经融进他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成都理工)

新闻推荐

青白江供电公司:为政府分忧 为群众解愁 三千用户自发赠锦旗

近日,青白江供电公司会议室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中,公司领导和锦隆鑫分公司负责人从青白江弥牟镇“民族花园”三千用户的代表手中接过“真心服务,福连百姓”“光明使者,造福于民”两面锦旗,并举行了联...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刘登忠:四十载风雨地质路)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