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
卢奇
刘晓庆
关晓彤
李丹阳
王铮亮
林妙可
张雪迎
林妙可签名祝辞。
张雪迎签名祝辞。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恩湖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历程承载新的梦想。
时值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创刊23周年之机,演艺圈中的新老朋友们纷纷给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送来祝福,也提出了殷切的期许。范冰冰、刘晓庆、卢奇、李丹阳、关晓彤、张雪迎、林妙可、王铮亮等众明星和艺术家,都希望华西都市报在媒体融合中,好朋友越来越多!
范冰冰
希望华西都市报坚守新闻梦想
范冰冰是华西都市报的老朋友,2017年,范冰冰硕果累累,获得了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范冰冰刚刚出道时,华西都市报就一直追踪报道她。十多年来,范冰冰和华西都市报的成千上万读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华西都市报见证了范冰冰从默默无闻的小女生成长为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艺术人生。
早在3天前,范冰冰就为华西都市报23周岁送来了生日祝福的视频。范冰冰喜欢阅读,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她向记者表示,希望华西都市报,作为纸媒,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搞好媒体融合,坚守新闻梦想,为全国读者奉献更多高质量的正能量的独家新闻,并祝福华西都市报越办越好!
卢奇
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华西都市报
“我是华西都市报的老朋友了,我祝福华西都市报23岁生日快乐!”在几十部影视剧中成功扮演邓小平的著名特型演员的卢奇,这位从成都走红全国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是华西都市报23年的忠实读者。元旦前一天,他刚从新加坡参加完一个文化活动回到北京,就马不停蹄地欣然为华西都市报送来了生日祝福的视频。
卢奇谈及自己与华西都市报的感情,高兴地说:“23年来,华西都市报对我扮演的邓小平的电影、电视剧,几乎是每一部都深入报道。所以,我和华西都市报是真正的老朋友。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华西都市报!”
卢奇说,如今传媒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华西都市报和封面新闻的双引擎,在全国又闯出了一条新路!我作为华西都市报的老读者,真诚希望华西都市报,认真总结经验、乘势而上,继续推进媒体融合,把华西都市报办精办好,把封面新闻办成全国的优秀新媒体。
关晓彤
通过好友节结识更多年轻读者
2017年12月31日晚,关晓彤参加了湖南卫视的跨年晚会,作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16年文化考试、专业考试双料“状元女郎”,在华西都市报创刊23周岁生日之际,热情地为华西都市报送来了生日祝福。
“华西都市报创刊时,我在北京还没出生呢。但后来,我开始拍戏、上央视春晚,我就知道华西都市报了,因为华西都市报对青年演员特别支持。我刚上央视春晚,那时没什么知名度,还是一个高中生,华西都市报就开始报道我,这让我特别感动,对我学习提高表演艺术起到了很大的鼓励作用。所以,我作为华西都市报一个年轻小读者,我祝华西都市报23周岁生日快乐!也祝愿华西都市报123好友节圆满成功!”
谈及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的“好友节”,关晓彤认为,这个创意很好。“华西都市报在全国影响力很大,通过好友节,结识更多的年轻读者。让更多年轻人,通过华西都市报和封面新闻的平台,成为好朋友。今天,我还是个大学生,在2018年新年即将到临之际,我衷心祝福正在上大学的大学生朋友们,新年快乐、梦想成真!”
关晓彤最后说:“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台戏,那么大学里的生活就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上课学习、排演话剧、同学交流,大学的生活快乐丰富,给了我很多专业知识上的养分。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在新的一年里,不忘初心、把握青春、努力奋斗、勤奋学习!”
张雪迎
我是华西都市报的小“老朋友”
当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通过张雪迎工作室电话联系到张雪迎时,张雪迎正忙于工作。但张雪迎接听到记者电话时,连声为华西都市报送来了祝福:“我是华西都市报的小读者,小老朋友。我首先祝福华西都市报23周岁生日快乐!”
张雪迎1997年6月18日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市,2016年6月,张雪迎以专业成绩第一名,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华西都市报创刊时,张雪迎还没有出生。2003年,张雪迎才6岁时,与刘晓庆出演她的个人首部电视剧《281封信》,当时华西都市报记者就采访过张雪迎和刘晓庆。一晃眼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演员张雪迎已经是大姑娘了。但张雪迎对当年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北京《281封信》片场采访她和刘晓庆的情景,却没有忘。
张雪迎说,新闻发生了,华西都市报记者在现场,这是我亲眼所见。从那时起,我才6岁就有华西都市报的印象。所以,我说,今天,我是华西都市报的小老朋友。在2018年新年来临之际,在华西都市报23岁生日之际。我对华西都市报送上祝福!祝华西都市报百尺竿头,再进一步!越办越好!
王铮亮
面对互联网,勇敢挑战
王铮亮这位实力派唱将歌手,自从在央视春晚演唱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后,红遍了大江南北。12月28日,成都新年音乐会在大魔方举行,王铮亮在后台演员休息室化妆,并接受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面对面采访,王铮亮很热情,毫无大牌明星架子,得知正值华西都市报创刊23周年之际,王铮亮连声祝福:“我是华西都市报的老读者、老朋友,我祝福华西都市报23岁生日快乐!好友多多!”
谈到华西都市报,王铮亮充满了感恩之情。他说,华西都市报作为四川本土主流媒体,一直关心支持四川本土明星艺术家的工作,在宣传和培养四川明星这件事上,华西都市报功不可没。
正如他演唱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走红后的王铮亮各项工作都很忙,时间更不知去了哪儿。但工作再忙,他也会抽出两个月里唯一的一天假期飞回老家成都陪父母。
王铮亮是一个讲情义的人,谈到华西都市报的未来,他说,华西都市报敢于创新,敢于挑战,媒体融合,创办了封面新闻,这种媒体双引擎,充满了生机。历史的新时代,我们的新光荣。我作为老读者,真心希望华西都市报,面对互联网,勇敢挑战,越办越好。
林妙可
祝福华西都市报有更美好的未来
“祝华西都市报生日快乐!”当记者通过林妙可的妈妈刘女士联系到林妙可时,林妙可为华西都市报23周岁送上了生日祝福,并特别题写了这句祝辞。
林妙可1999年7月1日出生在北京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书画世家”,父亲是北京一家有影响力报纸的著名摄影记者。作为传统媒体记者的女儿,林妙对华西都市报更为关心一些。当得知华西都市报影响力依然很大,林妙可言语中充满了喜悦。
2008年8月8日,年仅9岁的林妙可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升国旗等仪式演出,从而被全国亿万观众熟知。后来,林妙可拍了多部影视剧,又成为了全国有影响的明星。如今,她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大二学生。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多次采访过林妙可,林妙可与华西都市报特别亲近。
作为报人的女儿,对传统纸媒华西都市报正在深入进行的媒体融合很关心。在送完生日祝福后,林妙可表示,真诚希望华西都市报和封面新闻,在2018年新的一年里,在媒体融合方面,有更大的发展和创新。只有更大创新,华西都市报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祝福华西都市报有更美好的未来!
李丹阳
华西都市报的生日,也是我的生日
“华西都市报的23周岁生日,也是我的23岁生日!”12月28日晚,著名歌唱家李丹阳从北京回到了家乡成都,参加2018年新年音乐会演出,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化妆室面对面采访了李丹阳。当谈及正值华西都市报23岁生日时,李丹阳激动地说:“作为家乡人,我是从23年前华西都市报创刊第一天起,就关心关注华西都市报的成长。23年来,我给华西都市报提供了许多独家新闻和信息。所以,华西都市报的生日,也是我的生日!”
著名歌唱家李丹阳,是地道的成都人,国家一级演员。23年前,华西都市报刚刚创刊时,新闻资源缺乏,李丹阳以娘家人身份,在北京带着记者釆访一个个明星艺术家。在华西都市报的发展中,她作了很多工作。
谈及作为传统媒体华西都市报的未来,李丹阳充满了热爱之情。她说,华西都市报作为有影响的纸媒,在全国影响仍然很大。今后,华西都市报可以精耕细作,做深度报道。另外,华西都市报敢于创新,创办了封面新闻,令我兴奋,这极具历史意义。现在,在北京,我经常看见封面新闻的独家新闻。纸媒传播速度慢了,但封面新闻成长起来了,传播速度快了的巨轮已经扬帆起航!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同时,和封面新闻紧密融合,走好深化媒体融合,共建创新载体这条改革创新之路!
刘晓庆
我把华西都市报,当成了自家人
12月28日,刘晓庆应邀回到成都参加2018年新年音乐会,借此机会,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也现场采访了刘晓庆。时值华西都市报创刊23周年,刘晓庆当即祝福华西都市报生日快乐。刘晓庆表示,华西都市报创刊23年来,我作为家乡人,我都快成了业余编辑、记者。我把华西都市报,当成了自家人。过去,我给了华西都市报很多独家新闻线索。我还在北京、上海、香港的明星朋友中介绍推广华西都市报。
刘晓庆说:“在华西都市报创刊23周年之际,作为自家人、老朋友,我真心祝福华西都市报再创辉煌!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敢于创新。同心同德,携手奋进,不负这个美好的时代,不负这伟大的梦想,坚守梦想,坚守新闻情怀。以加倍的努力再创报业和媒体融合的历史新篇章。”
分享的盛会
期待你的故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会开通多个官方渠道与好友们互动。你可以对“123好友节”提出建议和评价,也可以将你与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的故事、照片、视频与我们分享,我们也将及时予以反馈,并选取内容进行新一轮的分享。
互动参与官方渠道
1 下载封面新闻APP,在活动相关报道评论留言。
2 关注新浪微博@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评论或私信。
3 关注微信公众号华西都市报(ihxdsb)、封面新闻(thecovercn),私信留言。
投稿及图片视频素材上传,发送邮件至:mp@thecover.cn
新闻推荐
董卿首次以《朗读者》制作人身份亮相成都。《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2017年多档文化类节目火遍网络。16岁小姑娘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一举夺冠,凭借不俗的实力和沉稳的...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