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0日,由成都市川剧发展促进工作组主办,成都成晚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协办的“2017川剧推广活动——川剧开洋腔”在“川剧窝子”成都锦江剧场举行盛大的闭幕暨颁奖典礼。12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学员与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王超等艺术家们同台飙戏,为观众带来一场川剧盛宴。随着活动圆满收官,12位外籍川剧推广大使也在观众的见证下诞生,他们将担任川剧文化交流形象大使,向更多的外国人推广、弘扬川剧,拉近外国人与成都、与川剧之间的距离。让川剧走得更远,唱得更响。
外国人唱川剧 观众看得稀奇
演出的开场秀,便是外国学员们带来的《三英战吕布暨外国友人川剧程式秀》,这正是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老师们为外国学员量身打造的节目。经过两个多月的刻苦学习,外国学员们的表演可以称得上驾轻就熟。只见身着古代士卒服饰的男性外国学员们分为两队,伴着锣鼓,手持红缨枪,迈着整齐划一的台步,从舞台两侧徐徐登场。随后,女性外国学员们身着青色罗裙,轻移莲步,缓缓走上舞台,在锣鼓声中展示川剧指法,一颦一笑颇有一番韵味。
除了表演功夫了得,川剧外国学员们也展示了他们不俗的唱功。来自委内瑞拉的弗朗西斯科与国家二级演员、四川省第二届中青年川剧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虞佳合唱了一首川剧戏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词,在弗朗西斯科的演绎中也是韵味十足。“我原来只学过意大利歌剧,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川剧,我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来自委内瑞拉的弗朗西斯科在结束表演后如是说。埃塞俄比亚的基迪斯特则与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超合唱了另一首川剧戏歌《四川感谢你》。她感叹道:“中文的发音比较难,但是理解了歌词所表达的内容后,我很享受练习和表演的过程。”
除了川剧外国学员们带来的表演,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专业演员们也带来了川剧喜剧《九流相公》、川剧绝技《变脸吐火》等精彩节目。此外,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压轴登场,为观众带来回味悠长的川剧戏歌《春夜喜雨》。
“川剧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要理解了其内涵,很难不喜欢上川剧。”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超告诉笔者,“这些外国朋友都是第一次接触川剧,但他们学习得很快,也很有热情。”“虽然他们(外国学员)对一些细节的处理还不算十分到位,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的表演已经非常不错了。”王超表示,自己很喜欢与外国朋友一起合作表演川剧,“希望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喜欢川剧,并将川剧的文化内涵传递给更多人。”
川剧推广人联盟成立 开川剧推广先河
除了精彩的演出,成都首个川剧推广人联盟也在活动中宣告成立,在“川剧开洋腔”表演中脱颖而出的基迪斯特、阿格耶芒、马拉、弗朗西斯科、阿哈默德、图沙尔、法希姆、哈桑、阿德泽、肯尼、阿哈德、智黄12位外国学员,成为成都首批“川剧推广大使”。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超为他们授予了奖牌。
主办方介绍,“川剧推广大使”的职责包括在成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表演川剧;在学习、工作圈中组建“川剧兴趣小组”,不定期组织外国人观看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优秀剧目;定期培养川剧英语翻译,为外籍人士观看川剧演出时,提供字幕翻译,帮助外国人看懂川剧。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川剧推广人联盟”的成立,旨在向更多的外国人推广、弘扬川剧,拉近外国人与成都、与川剧之间的距离。让川剧走得更远,唱得更响。此举将首开川剧宣传推广的先河,意义深远。
对此,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委内瑞拉籍研究生弗朗西斯科无限感慨:“川剧的唱腔及武术等元素是西方歌剧所没有的。回国后,我会积极推广川剧,我相信委内瑞拉的人们会十分喜欢川剧。”
川剧“开洋腔”促进川剧全方位弘扬
作为外界了解成都的第一道“窗口”、巴蜀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川剧有着近400年的历史,早在唐朝期间,川剧就有着“蜀戏冠天下”的美誉。随着成都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川剧走出去的模式已是常态,但在推广普及川剧的道路上,却忽视了在成都本土生活的外籍人士,他们当中不乏对川剧充满热忱的人,渴望了解川剧文化的精髓。此次“川剧开洋腔”活动正是为了向外国人推广、弘扬川剧,吸引他们通过学习川剧,深入体验川剧的魅力。
活动从筹备至今,共历时8个月,报名的25名外国川剧迷来自美国、德国、捷克、委瑞内拉等15个国家,经过层层选拔,最后甄选出12名外国学员。虽然语言不同,但凭借对川剧的热爱,大家走到了一起,感受了来自百年艺术瑰宝川剧的无穷魅力。
此次活动分为“川剧训练营”和“老外秀川剧”。川剧训练营中,外国学员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学习,在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名家名角的指导下,外国学员全方位掌握川剧知识、了解川剧服装道具,学习川剧唱念坐打。为期一个月的“老外秀川剧”路演,外国学员与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专业演员,在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金沙公园东社区、成都市晋阳社区等4所高校、4个社区,为观众带来了8场精彩纷呈的川剧表演。从培训到演出,三个月来,外国学员经过身形、步法、表情、唱腔的严格培训,深入学习了川剧唱念做打,深刻体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
谈及此次活动举办的意义,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超介绍,作为四川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川剧早已走出国门。但由于“变脸”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力度更大,不少人误认为“变脸”就是川剧。“实际上,川剧拥有多种声腔和表演形式。希望外国朋友在亲身体验了川剧表演后能够改变这一认知。”王超表示。“川剧文化的传播实际上是将四川文化乃至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王超告诉笔者。此次活动的举办,既令国际友人领略了川剧艺术的魅力,又普及了川剧知识, 促进川剧的全方位宣传弘扬。对提升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新闻推荐
5180元,一口唾沫测娃儿天赋? 基因专家驳斥:天赋基因检测是对基因和天赋的关联性过度解读,都是为了挣钱
到底报哪个兴趣班才适合娃娃的天赋,不揠苗助长?这个让家长纠结的问题,最近在成都等地貌似有了一种“高科技”解决方案——一款号称发现儿童天赋优势的基因检测在家长圈中流行开来。一口唾沫或一管血...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