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专家梁益建
胃肠外科专家刘雁军(右一)
如果不是在电视上看到梁益建,杜文峰这辈子可能就“废了”;如果不是梁益建推荐了刘雁军,杜文峰连唯一拯救自己的机会也会失去了。
梁益建和刘雁军,同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一个是脊柱外科专家,一个是胃肠外科专家。杜文峰的病,却需要两个著名专家联手完成手术,因为他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同时患有较严重的肥胖症,若是要做脊柱手术,首要条件就是减重。
在市三医院,这两位“人气专家”联手为同一患者实施手术,还是第一次。
“足球小子”的病
被误诊误治10多年
此前有专业文献报道,如今的疾病误诊率高达30%以上,但杜文峰自己都不曾想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误诊时间长达10多年。
他是湖北人,今年49岁,小时候热爱足球,身体轻盈技术娴熟,如果不是在高中时遭遇半月板损伤,也许会成为一名专业的足球运动员。即便如此,杜文峰对足球的热爱也未曾减退,时常和朋友们踢着玩一玩。可是,从2000年之后,他表现出的一些症状开始让他对踢球越来越力不从心。“腰背疼痛,越来越痛,从腰背一直窜到颈椎。”他对记者说。
杜文峰开始出入医院,医生说,是腰椎间盘突出。于是开始做理疗。最初,理疗还能减轻些症状,但越往后,效果越差,几乎起不到作用。他走了多家医院,都说是腰椎间盘突出,因此,“对症”理疗就一直持续了10余年。2011年的一天,他又换了家医院,跟医生讲了自己的患病经历和理疗过程,这名医生警惕起来,说:“我怀疑你不是腰椎间盘的问题,最好查个血。”一查血,确诊了,是强直性脊柱炎。而此时的他,背已经开始发生弯曲了,“要看高处,需要双膝弯曲,做半蹲状才能让头部稍稍仰起。”
在确诊后那一年,他去了北京一家权威医院,但医生告诉他:“你这个病没法治疗。”听到这句话,他觉得自己彻底“废了”,满腹绝望。
“感动中国”
为他点燃拯救自己的希望
杜文峰有自己的公司,是做河道梳理的。以前,他要亲自下工地,现场指导工人们如何施工,从2008年开始,身体原因让他无法出入工地,只能待在办公室,手下将施工现场拍成图片带回来,他看着图片指挥。作为一个事业正处于巅峰期的中年人来说,这是很痛苦的。
痛苦的杜文峰一度在求治无望中等待命运的裁决,但他等来的却是“柳暗花明”。2017年2月,他看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看到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专家梁益建,那颗绝望的心重新燃起希望。2017年春节后,他立即打电话预约,可预约梁益建的病人太多,排队排了半年,他终于在9月来到了成都。
在市三医院,经过检查,梁益建告诉杜文峰:可以手术,而且术后效果会很好。他很兴奋,眼前的世界突然变得五彩斑斓。然而,梁益建告诉他:“你太胖了,需要减重后才能手术。”
梁益建向杜文峰推荐了刘雁军,这个知名的减重专家。
成功完成减重手术
半年后可减约30公斤
杜文峰确实太胖了!他1.67米的身高,竟有97公斤,腰围114厘米,体重指数是34.78。“体重指数超过28,就可诊断为肥胖。”刘雁军说。
杜文峰曾经是“足球小子”,自从半月板受伤后,无法承受大剂量运动,加上后来不能出入工地只能待在办公室,他的体重迅速增加。他自己也觉得肥胖带来了诸多麻烦,比如行路困难,“去踢球玩儿,那些动作想得到,可做不到。”他曾经尝试减肥,骑车、走路、打球,但种种方法都没能让他瘦下去。
骨科医生赵登说,强直性脊柱炎是个免疫性疾病,要手术,体重控制是关键,“太胖的人行动不便,容易骨质疏松,手术需要植入内固定,骨质疏松会让内固定失效,而且,术后病人需要早下床活动,体重太重,身体负荷就大,怎么下地活动?!”
杜文峰于是住进了胃肠外科。经过精心准备,上周三(2017年12月27日),刘雁军主刀,采用腹腔镜,为杜文峰完成了胃的“袖状切除”,他的胃被切下80%。“切除的那部分,就包括饥饿激素的内分泌细胞,这样可以改变他紊乱的激素状态。他的进食会减少,过剩营养摄入减少,体重就会逐渐减掉。”
刘雁军说,杜文峰预计3个月会减掉约20公斤,半年减掉30公斤,“只要体重控制在75公斤,就可以实施脊柱外科手术。”
半年后
让曾经的“足球小子”直起身来
有一个细节可以说明杜文峰现在的疾病状态。他到市三医院后,去坐电梯,“我的背是向下弯的,电梯按钮都看不见,只有半蹲下去,才能看见到楼层没有。”躺在病床上,他一个劲说自己幸运:幸好从电视上看到了梁益建,幸好梁益建推荐了刘雁军。
梁益建和刘雁军,这两个外科专家采用多科协作模式携手为同一个病人提供治疗,都是第一次。然而不仅仅是他们。在此之后,医院营养科将为杜文峰提供膳食指导,内分泌科将监测他的内分泌状况,心内科将保障他的心血管安全。“多科协作在我们医院是一套成熟的模式,全方位保障病人的治疗安全。”医院负责人说。
减重手术后,杜文峰正处于康复期。按照计划,他的强直性脊柱炎手术将在半年后实施,届时,他将重新直立起来,彻底摆脱困扰了他近18年的病症。
李诗敏 本报记者 邓晓洪 文/图
新闻推荐
◎阳春我没想到的是,多年后我还会回到这座小县城来,并且还要待上一周的时间。跟以往很多次回来一样,我仍旧是默不作声,不惊扰旧时的相熟和朋友,没有人知道我在这个春天回到了故乡。但跟以往也有不同,这...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