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位于成都北站东二路旁的一条小巷内,十余家餐饮摊位用于收款的微信二维码,被人悄悄更换,导致商家近千元损失。(见2月2 日成都商报)
时下,许多商家为了收款方便,免去找零或收到假币等带来的麻烦,希望顾客使用手机微信或支付宝进行付款。然而,手机支付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不法分子也开始在手机支付上“动起手脚”,手段花样翻新。去年 10 月,郑州市就破获了一起利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截图合伙诈骗的案件,其手段是:一人先进烟酒店购买矿泉水等小额商品,并使用手机支付,同时询问商店高档烟酒的价格。随后,两人通过烟酒的价格计算出需要购买烟酒的数量和总价格,然后将保存的微信界面上的支付数额进行修改。另一人再进商店按照商定的数量购买烟酒,并向营业员出示修改过的支付界面。他们先后作案10 余起,案值达3 万余元。这一次,发生在成都的不法分子“掉包”二维码的方法是:先将一张相同大小的二维码中间的头像用刀掏空,然后盖到商家的二维码上,商贩们的头像是露了出来,但二维码已经发生变化,消费者付的款则进了不法分子的账户。好在二维码被“掉包”发现及时,加之餐饮每笔交易额较小,才未给商家造成更大的损失。
为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手机支付进行诈骗,包括对二维码做手脚,商家一定要有足够的警惕性,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对使用二维码收款的商家来说,务必在关门、收摊的时候,将二维码妥善保管起来,每天在使用之前则需认真检查一下,防止被人“掉包”。另外,有些小店一般是利用老板的手机收款,而老板手机往往带在身上而不是放在营业员身边,对手机支付无法进行核查,显然这种情况也须改变,即收款用的手机一定要便于营业员随时核查对方付款是否到账。
科技进步为商家和顾客都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有不完善之处。不法分子往往会利用这种不完善钻空子,实施诈骗活动。发生在成都市的这起对商家二维码“掉包”的案件,就是典型一例,应引起商家重视。
新闻推荐
“萍萍,你有什么新年愿望吗?”1月2日下午,雷锋热线志愿者邓翔走进了锦江区友谊阳光盲人按摩店,在看望完盲人朋友曾小林后,他好奇地问了曾小林8岁的女儿曾桔萍。曾桔萍想了一会儿,小步挪到邓翔的身旁,贴...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