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力 本报记者 曾利军
全媒体记者 黄彬鹏 文/图
“法律援助真诚服务,为民解困温暖人心。”近日,一名男子将一面锦旗送到市中区法律援助中心,以此答谢援助中心帮其妻子追回5万元医药费。
送锦旗的这名男子姓王,为何送锦旗,还得从21年前说起。
王某介绍,妻子黄某是市中区永安镇永福村2组村民。1997年,黄某在成都一工地打零工。6月24日,黄某受抹灰组长安排,从工地龙门架上卸水泥到室内,然而不幸的是,提篮与三层楼平台连接板突然断裂,黄某从高处摔了下来,致椎体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
“当时她在成都的两家医院治疗了7个月左右。”王某说,即便是病情稳定出院时,妻子仍不能独立行走。
1998年1月24日,时至年关。在没做伤残鉴定的情况下,黄某与该建筑公司仓促达成一次性解决黄某工伤的协议,由公司支付黄某6.9万元,扣除医疗费,最后实际到黄某手里的钱只有1.7万余元。
然而,因为缺医少药,黄某的病情逐渐加重,2010年前后,黄某已经是高位截瘫。王某说,因法律意识淡薄,他们并未及时对该协议提出异议。
妻子高位截瘫后,一筹莫展的王某开始了艰难的维权之路。
2016年8月,市中区法律援助中心了解到黄某的情况后,决定给予她法律援助。
由于案情复杂,且时过境迁,市中区法律援助中心启动了维稳疑难案件办理机制。经过司法鉴定,办案人员奔走于成都与内江两地,艰辛取证。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法院一审、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历时一年零两个月,2017年9月22日,双方当事人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自愿达成协议:该建筑公司自愿再向黄某支付5万元。如今,黄某已收到该公司支付的5万元。
对此,王某心存感激,“能够成功维权,全靠市中区法律援助中心和办理人员的艰辛付出。”
“以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民扶困解忧,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市中区法律援助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发挥法律援助扶危济困、服务民生的作用,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作出更多积极贡献。
新闻推荐
“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当童谣唱起来,年也就渐渐近了。而你知道吗?打米酥、蒸年糕、送年花……老成都的春节别有一番风味。昨日,在成都市作家协会、红牌楼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主办的“天府成...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