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成都造尾气治理“神器” 助重型柴油机“超低排放”

来源:成都晚报 2018-01-11 12:42   https://www.yybnet.net/

银白色“排气管”里面

装着400-600个小孔

的催化剂载体

机动车尾气在通过小孔

的时候就转化为无害的水、

二氧化碳和氮气等物质

通过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的过滤器捕捉颗粒物排

放物质。

一氧化碳减排效果达60%,颗粒物减排效果达96%

安装一套2至3万元 成都已开展小规模试点应用

本周一,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成都斩获颇丰。其中,由天津大学、广西玉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自催化”)三家合作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低排放重型商用柴油机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技术?减排效果如何?研发成功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昨日,成都晚报记者来到位于高新西区的中自催化厂区,探秘成都本土企业研发的尾气排放治理“黑科技”。

减排“神器”

装一截银白色“排气管”

颗粒物减排效果达96%

一辆国Ⅲ柴油车,行驶里程5万公里,经过原车排放测试,污染物排放严重超出国Ⅲ排放限值……去年6月,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与中自催化进行测试,通过换装一截企业生产的银白色的“排气管”,相对于原车,一氧化碳减排效果达60%,颗粒物减排效果达96%。实际上,看似寻常的排气管里恰恰“内有乾坤”,里面装着400-600个小孔的催化剂载体,每个小孔都是毫米级,机动车尾气在通过小孔的时候就转化为无害的水、二氧化碳和氮气等物质。这一种学名为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过滤器,可以捕捉颗粒物排放物质,还能实现在线监测,正是中自催化此番获奖的技术实际应用。

据本项目的主要参与完成人员之一、今年51岁的中自催化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李云介绍,此前,重型柴油机如何在保障柴油机使用可靠性的同时,实现超低排放和低油耗是一道难题。“在现有的机动车尾气治理中,对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节油、少用油,采用技术促进燃油充分燃烧,自然就减少有害气体生成。另一种是后处理技术,即在尾气出口处加设带有催化剂的净化器,将尾气中污染物转化成低害物质。后一种就是中自催化的主攻方向。”

李云向记者展示了一份2017年度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表,显示该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提出的中等EGR低温燃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明了适用于柴油机的氧化催化剂、SCR催化剂及其他新技术,通过高效后处理系统及与燃烧系统耦合,实现了超低排放。

研发幕后

发动机持续运转160小时

一次实验光油费就上万元

通过催化技术攻克柴油机超低排放难题,中自催化自主研发的过程并不容易。记者在园区一间实验室看到,密密麻麻的化学试管排列在实验桌上,技术人员正轻轻地摇晃着试管进行催化剂原材料的配制。技术人员介绍,配制仅是第一步,之后还需经过评价测试,“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一样,需要通过上千次试验来建立数据模型库。”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另一栋楼里传来轰鸣声,技术人员表示,那里正在进行模拟真实的行车环境监测催化剂功效,例如一台汽油发动机启动后,将持续运转160小时,温度保持在900℃以上,在高强度的环境中检测催化剂的功效。“每小时要烧40升油,一次实验油费上万元。”谈到研发中的付出,李云显得有些激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我们大家都感到很荣幸,这对于我们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乃至行业也是一种有力的认可。此外,这对于我们企业而言也意味着一份责任,包括推动整个行业发展,以及缩短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激励企业自主研发,做出更大的技术提升。”

在中自催化高级工程师、董事长助理孙浩看来,企业此番获奖离不开成都开放包容的肥沃土壤。“成都的人才政策为我们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其次,成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系列支持,开放包容的氛围促进了校企交流合作,中自先后建起了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

孙浩表示,目前企业在机动车尾气净化核心技术包括催化材料、催化剂、涂层工艺等相关领域的研发及应用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作为本土企业,中自催化研发的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正率先在成都应用,助力成都实现科技治霾。“柴油机安装一套过滤器的价格大概是2到3万元,企业正在与成都市科技局等部门合作,开展小规模试点应用。接下来企业将加紧研发性能更高的产品。”

成都晚报记者 叶飞鸿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精锐杯”征文作品展示

本期嘉宾吕惠兰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育学会会员,成都市中学语文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研究员,四川省青少年作协文学导师。打水仗溪水铺天盖地而来,到处都成...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成都造尾气治理“神器” 助重型柴油机“超低排放”)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