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至今,成都市司法局、成都市律师协会一直积极参与自贸试验区的多项工作,2017年5月,成都市律师协会设立自贸区法律业务专业委员会,先后参与四川自贸试验区组织的公平竞争审查专家评审等业务案件10余件,服务自贸区企业逾200家。首批成都市涉外法律服务领军人才20名、后备人才30名也都积极服务于自贸区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2017年8月29日,成都市司法局专门印发了《成都市司法局服务保障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片区建设十八条措施》,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自贸试验区企业和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一、建立自贸试验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聚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集成提供国际贸易、跨国企业并购、知识产权、破产清算等“一站式”法律服务产品,为自贸试验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法律服务。
二、组建涉外律师事务所联盟,组织成都高端涉外律师事务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服务机构结成涉外法律服务协作体,不断提升成都法律服务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三、设立自贸试验区公证法律服务窗口,集中办理对外服务贸易、劳务输出、融资、非诉等方面的公证事务。
四、培育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司法鉴定所,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的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按照相关条件优先设立高水平的司法鉴定机构,为公民和法人提供便捷司法鉴定服务。
五、加快自贸试验区“社区法律之家”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为自贸试验区居住人员就近提供贴心到位的法律服务。
六、建立自贸试验区劳动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站,健全自贸试验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保障体系,为“蓉漂”人员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将劳资矛盾纠纷处理、化解在一线。
七、设立自贸试验区“外籍人士之家”涉外法律援助服务点,为在蓉居住的外籍人士提供刑事法律援助预申请服务、免费法律咨询和公证咨询服务、国内法简要查明服务。
八、健全自贸试验区公共法律服务应急求助体系,提供“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英语、韩语等多语种服务,为来蓉外籍人士、华人华侨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保障。
九、引导成都市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强的律师事务所向自贸试验区集聚,争取引进国外知名律师事务所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代表处,推动在自贸试验区域内形成涉外律师事务所集群,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法律服务。
十、发布《中国(成都)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指南(中英文)》和法律法规政策汇编,制作法律服务自贸试验区宣传片,加强对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的指引。
十一、组建自贸试验区建设法律服务专家智库,遴选20名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和国际投资与贸易等法律实务经验的律师人才,为自贸试验区建设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咨询意见,为重大项目提供专项法律服务。
十二、建立健全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诚信执业制度、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加强对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行业的监管。
十三、培育金融消费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商事纠纷等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对接自贸试验区,探索自贸试验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十四、开展“调解跟着项目走”活动,对自贸试验区内的重大建设项目,在项目实施中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全力保障自贸试验区重大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十五、开设远程网络法律服务讲堂,开通“法援在线”“法律咨询视频在线”等新媒体平台,为自贸试验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纳税人、员工提供“菜单式”精准普法、网上法律咨询等服务。
十六、成立自贸试验区普法讲师团,重点围绕知识产权、矛盾纠纷化解、外国人管理等定期开展公益法治讲堂,提升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
十七、整合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普法力量,在自贸试验区举办“法律服务企业”典型案例巡展,引导依法维权,促进法治良序。
十八、成立自贸试验区普法依法治理研究会,加大对自贸试验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研究力度,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运用,着力培育法治化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晨迪
新闻推荐
伤财又伤心 分手后他起诉前女友还15万被驳回 谈恋爱时转的钱 算借款还是赠与?
恋爱时,男女双方甜如蜜糖,经济往来也频繁随意。一旦分手,这样转来转去的钱可能就要理论一下了。近日,成都一对昔日恋人就为理...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