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医堂副主任医师、非遗传承人 杨 刚
要说成都最近的天气有多“热情”,用“上蒸下煮”毫不夸张哈。加上昨天刚刚进入大暑节气,这种炎热怕是要愈演愈烈了。怎么办?除了和小编一起默念“心静自然凉”,您还可以看看本期的《盖碗茶》,找找高温攻略啥的。话说“一胖毁所有,大地因你抖”,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身材什么的是最掩饰不住的,“肥胖”恐怕是困扰很多爱美小姐姐的一道大难题了,但是,减肥历来有讲究,这个阶段的减肥尽管不能做到“科学”,但有几个明显的误区还是可以避免的。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酷暑难当之时,身体感觉会很不舒服,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疰夏”症状。其主要的表现为不想吃饭、恶心、头昏乏力、倦怠思睡、舌苔腻、小便少、汗多等。这个时候往往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质虚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高温,而导致身体问题。要化解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证充足的睡眠;讲究饮食卫生,以正确的饮食习惯来帮助人体抵御暑湿的侵袭。
解乏有方
如果在盛夏中感觉经常头晕目眩身体乏力,可以用芳香型中药来缓解头晕。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作用甚佳。新鲜藿香叶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浊、祛暑解表;而薄荷的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舒肝泻热。夏季以湿热为主,服用藿香鲜叶保健是可行的,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也不能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还需要注意的是,藿香和薄荷均不宜久煎,以藿香为例,煮的时间长了其芳香之气会消失,就起不到原有效果了,因此最好在粥、汤煲好的前几分钟再放入。
祛湿有招
大暑时节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另一个难受的感觉就是很闷,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环境以绿化相对较好、不嘈杂为宜,散步到身体微微出汗即可。散步后注意喝一定的温热水以补充水分。此外,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因此,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比如快跑、器械运动等。
喝粥有理
大暑气候炎热,可以用粥来滋补身体。中医大家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是在温度相对较低、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可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和维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溶于汤中,使粥更具营养价值。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安度盛夏。大暑喝粥,还可以放一些淮山、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去烦有法
天气的炎热,除了身体易中暑,还容易引起“情绪中暑”。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很容易动“肝火”,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其实这就是“情绪中暑”的表现。因为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气候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症状。
“情绪中暑”对人们的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危害,特别是老年体弱者,情绪障碍会使他们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那么如何应对这种“情绪中暑”呢?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其次不要超负荷工作,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脑力劳动者;空闲时间,多会友、聊天、健身,及时排遣不良情绪;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尽量少喝酒、不抽烟;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中呆得太久,多到空气流通的室外活动。
新闻推荐
昨日大暑,同时成都市气象台发布高温蓝色预警。如何防暑?有人选择不停服用解暑药。不过,对于这种做法医生并不太赞同。“...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