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赋予教育新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令人振奋,也引发思考。长期以来,青白江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综合改革和财力保障力度。区教育局在坚守教育公平底线、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把素质教育理念融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过程,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这里从纸上走到了现实。
“发展素质教育”,也为当前深化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青白江教育人凝聚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内涵建设上持续强化攻坚力度,扎实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探索与研究。“我们把课程改革作为推进改革发展的突破口,促进区域学校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努力提升市民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该区教育局局长郭万俊说。
着力挖掘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内涵与社会功效,围绕回归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多渠道、多手段的教育形式,为区域教育创建全新的课程资源与环境。在此理念下,该区大同小学的“幸福成长”课程、祥福中学的“和乐”课程、 龙王学校的“润泽生命”课程等一系列标志性、特色性、引领性的课程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渐次开花,成为青白江区教育局推进教育改革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印证。也为成都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育人模式转型提供了生动的“青白江样本”。
大同小学
百年公学开辟育人新路径
根植于“南阁书院”浓厚的历史文化,百年公学大同小学不断挖掘自身发展中积淀下来的教育精神和文化个性,秉承“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展开“幸福成长”课程的建设与实践。通过多元、开放、自主的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百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助推器。
在“三层次五领域”中获取真知
学校坚持以学生的全面成长为出发点,以“呵护兴趣,增强发现;强身健体,阳光心态;艺美怡情,才艺修身;批判创新,理性探究;厚德笃行,理解体验”为总目标,对全部课程进行通盘设计和安排,按照学科特点进行分类整合和结构重组,使“幸福成长”课程形成“三层次五领域”架构模式。即基础类、拓展类和研究类三个层次,以递进方式包含智慧幸福、健康幸福、审美幸福、创新幸福和社会幸福五个领域的课程。比如语数英学科被整合为智慧幸福课程,由此拓展到人文知识领域;音乐与美术学科整合为审美幸福课程,由此延伸到艺术修养范畴等等。每个领域课程均充分考虑到学段的差别及学生需求的不同,设置了面向全体的基础类课程、面向不同层次的拓展类课程、面向个体的研究类课程,以实现自然、顺畅、科学贯通的教育。
为了与“三层次五领域” 架构模式相匹配,学校大胆调整,以“拼接、嵌入、走班”的方式开展教学。同时打破原来所有课时均为40分钟的模式,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分微课时、标准课时、小课时、大课时等不同类型。目前,“幸福成长”课程已编入全校教学计划,重组的课程使学科壁垒弱化甚至消失,凝练学校百年文化底蕴,直抵当代“立德树人”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从“封闭”走向“开放”。
在“乡村少年宫”活动中涵养智慧
前不久,学校文学社团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大同百年记忆”的实践活动。通过摄影,孩子们把学校各个景点收进镜头;走进博物馆,查找南阁文化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在老师指导下制作剪报……这不仅仅是一场社团活动,更是一门社会实践课程。学校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通过提炼活动内容和创新活动形式,使社团活动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以“活动”组织教学,使“课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2010年,学校将陶情炼艺书画社、阳光运动社、听英读语社、幸福之声社、轻舞飞扬社、潜能空间社等多个社团进行优化,成立了乡村少年宫,在不同年级分别开设了棋类、球类、桥牌、舞蹈、烙画、网游等特色课程,使“全体、全程、全科、全面”的课改一盘棋策略真正落地。教研组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编写出符合办学理念、凸显办学特色、适合学生发展的少年宫活动校本教材,如《小鹰的天空》《数学游戏活动》《经典诵读读本》等,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提升素质,在主题活动中发展个性,在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这所处外呈现历史濡染浸润的百年公学,正乘着新时代课程建设的东风,焕发青春的活力。
祥福中学
“和乐”课程创生教育新生态
作为成都市首批新优质学校,祥福中学的课程体系建设紧紧围绕“促进学生的快乐成长与和谐发展”培养目标,以“和乐教育”为抓手,通过展现“安祥润和,予福得乐”的内涵来构建“和乐”课程,用丰富健康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个性成长,同时通过课程建设带动学校的品质提升。
基因重组催生课程新样态
学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考核及奖励方案》等,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融合为“和乐”课程。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选择性课程、综合性课程、表现性课程四大板块。基础性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也包括各学科所开设的拓展性小专题课程,如语文中的“观影与写作”“唐诗品鉴”、英语中的“阅读教学”“随我出境游”等。选择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和表现性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设和开发、供学生选择性学习的课程,三个板块分别包含18类子课程,围绕体艺特长和实践活动,突出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是基础性课程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这四大板块有机衔接在一起,逐层扩散课程的内容范围,不断增强知识呈现的灵活性,构成一个立体式的架构,目标指向完整人的培养。
2016年,学校启用三弦定理空降初中数学校本教材。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学校申报了“农村初中教育数学”教学实践特色项目,在如何引入正弦、如何串通几何内容上对教材进行大胆改革,降低了学生学习几何数学的难度,形成自主开发的一门特色校本课程。2016年、2017年两年,学校连续承办“教育数学四川实验区推进工作现场会”,以植入三弦为主题为省内的兄弟学校分享课改成果,成为青白江区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新载体
学校把校本研修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挖掘教师甄选课程、重构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促进职业成长,让他们成为推动课程建设的生力军。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学活动为版块,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育教学方法,编写个性的校本教材,积累自己的课程资源,逐步形成独有的教育教学风格,提高科研能力。
学校积极在教师队伍中开展学习共同体建设,通过专家引领“借脑”、同伴互助“富脑”、研修共同体“健脑”,促使整个教研队伍不断提高。“开展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祥福中学的教师都有此体会。通过课程建设改变自己专业行走方式,为学生智慧成长提供动力支持:喜欢书法的老师自主开发了“100字书写课程”;化学老师将“让家变得更美好”综合实践活动引入实验课程;集聚了全体语文教师智慧的“修身校本课程”,有效实现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整合、课堂与生活的融合。当师生真正参与到课程开发实施的时候。“和乐”课程真正成为充满生长力的课程。
龙王学校
为生命教育绘制“课程导图”
从2016年开始,龙王学校致力于生命教育,把“润泽生命的课程实践”作为课改方向。“润泽生命”课程构架就像生命成长的根系,深触到校园和课堂的沃土中,这些根系越发达、越丰富,就越能源源不断地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提供丰富、充足的营养。“润泽生命”课程体系为学校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创建课程基地夯实成长沃土
以落实国家课程为主,适时渗透地方、学校课程,适度拓展内容,纵向贯通学科目标、横向融通学科边界,让课程更具生命的张力。学校努力为学生提供最接近的“生活”,提升最重要的“学力”,构建起“三学一展”学科课程、种植养殖体验课程和阳光体育活动课程,有了一系列学生真喜欢、真需要的校本教材,如《乡村少年宫活动课程》《种植养殖课程》《学生的修身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致力于学生德智同长、身心齐臻的全面发展。
与其他学校课改思路有所不同,龙王学校以校内大操场和围墙之间近4亩的种植基地、校外红树社区租用的近21亩种植基地为场所,专门修建了“课程基地”,通过创生真实情境开展种养殖校本课程学习。在基地里,师生对树木、瓜果进行浇灌,体验家禽、鱼儿的喂养,感悟“润泽”理念,践行“大家一起学”的教学主张。师生围绕某一主题,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建立起学科之间的知识贯通和统整联系,生成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课程”。以变革学习环境倒逼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使课程成为学习的历程,也是活泼的生活,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享用者,也是课程的评判者。这带有原创性的举措提升了“润泽生命”课程的整体品质,使学校特色建设有了发展新空间。
课堂激活打造师生互动乐园
与“润泽生命”课程同步,学校深入探索“三学一展” (即独学、研学、导学和展示)生命课堂教学模式。教研组发挥集体智慧,深入研读课标、教材、考纲和学生学习现状,围绕课程核心知识,以问题串的形式,认真设计和编写各学科导学案。从最初在7—9年级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改革,到目前全年级整体推进,“三学一展”课堂模式成为润泽生命的源地和主阵地。通过先学后教的策略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汇报,最终检测反馈、总结提升。走进龙王学校的课堂能明显地感觉到:这里生成了基于问题探究的真学习,学生在饱满昂扬的学习状态中感受生命成长的魅力。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形成课程改革与教育科研良性互动的局面。目前有一个国家级课题《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厌学心理疏导对策研究》和一个市级课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研究》;三个区级课题,其中《农村学校初中数学提高学困生学习参与度的研究》和《九年一贯制小学数学多元化练习设计实践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翔实、丰富、突出的科研成果全面提升了学校的课程实施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陈茵/文 图片由学校提供
新闻推荐
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成都市正聚焦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新经济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工作组织方式,积极...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