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爱德华·莫索尔: 爱德华·莫索尔
洪明奇
看本文视频扫二维码
海科会让全球顶尖科学家汇聚成都。他们在这里进行着观点的交锋、前沿思维的分享与对未来的探究。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爱德华·莫索尔此番来蓉,除了向在场嘉宾分享了脑神经领域研究取得的部分成果,他还有另一个目的:希望找到将脑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AI)结合的机遇。目前,他正在尝试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医疗研究。
“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火热且迅速,我们也在尝试,是否能利用人工智能来诊断、治疗、研发脑神经科学领域。”爱德华说。
以老年痴呆为例,爱德华表示,如今很多医生在诊断早期老年痴呆上仍存在较大困难。“我们可以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相结合来寻找变量,勾选一些能判断病症的决定性指标来确诊病症。”爱德华表示,尤其是脑神经退化疾病,早期的确诊干预尤为重要。
但在爱德华看来,AI与脑神经领域的结合仍具有部分局限。他认为,大脑的功能复杂多变,脑细胞和脑神经的自我学习能给AI领域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但反之却不亦然。
“因为大脑功能更加复杂,如果想用AI来观测大脑功能,目前仍处于不现实阶段。”但爱德华表示,可以旁敲侧击,使用AI观察人类习惯和行为,起到配合作用。“要将人工智能深入应用到医学研究上,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科学进步学会生物科学部院士洪明奇:
未来治癌症如治感冒一样简单
作为本次海科会的重要专家之一,9月10日,68岁的洪明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畅想着未来癌症治疗的趋势。他认为,或许是20年后或50年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难以攻克的癌症将被驯服,如治愈感冒一样轻松。
“我们的目标是未来20年没有癌症,不是说不会有癌症,癌症一直都会存在,但是我们会让癌症变得不是那么可怕,就跟慢性疾病一样,可以被治疗和控制。”洪明奇的梦想是,可能在几十年之后,癌症两个字不再代表绝望,患癌症就如得感冒一样,到药房去买一个检测仪器,验完之后自己大概知道是什么样的病,然后对症下药。
他还提到,癌症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会得的疾病。“你没有得癌症是因为你活得不够久,如果你能活到200岁,你一定会得癌症,因为你的细胞在突变、复制,复制的过程中都会出差错,出了差错就会有得癌症的可能性。”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秋凤谢燃岸罗田怡殷航摄影柴枫桔
新闻推荐
8月25日,2018亚洲书店论坛在成都开幕。开幕式上,《中国城市书店数量排行榜》《城市阅读指数》的发布引起热烈关注,2017年成...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