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废旧厂房如何综合年产值近10亿? “创意+音乐”变身双产业链文创园区

来源:成都晚报 2018-09-28 07:44   https://www.yybnet.net/

点位

成都市首批文创产业园区梵木创艺区

微风悄然至,桂香轻挽秋。走进位于龙泉驿区东洪路666号的梵木创艺区,从草坪望去,一座座未经粉饰的钢筋水泥建筑与红色砖墙融为一体,场馆大多是斜坡屋顶、钢板大门,并保留着原有的工业管道,散发着工业美感与艺术气息。在园区的录音棚内,来自四川音乐学院的Colorful Bar乐队正在排练,而在另一侧的艺术馆,一场《瑰丽的心灵景观》双个展将在此持续至10月15日。本月26日,痛仰乐队恰好带新歌到园区分享创作感悟,并在此宣布2018年全国巡演计划……以前,这里还是废旧厂房,目前锐变成为“创意设计+音乐产业”为核心的双产业链文创园区,涌现出更多生机和活力。园区已入驻文创类团队近50家,入驻音乐产业类企业30余家,每年开展大型艺术活动及各类演出活动150余场,综合年产值近10亿元。

注入新活力

一期改造面积4万平方米 构建音乐生态链

打开梵木创艺区的“地图”,可以看到既有露天音乐广场、公共艺术馆、演艺中心、青少年艺术宫等一批面向公众开放的场地,也有创意企业总部、音乐产业创客楼、原创音乐孵化楼、工业设计研发服务平台这些为专业人才提供的办公场地。在C座三楼,四川正火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CEO罗邴文告诉记者,原本这里属于废旧厂房改造项目,由丙火创意产业机构打造,正火传媒投资运营。目前包含已投入使用的一期改造面积达4万平方米,以打造“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四川原创音乐基地”为核心,汇集创意设计、音乐产业、青年创业孵化、艺术创作、产品研发、艺术展示体验等功能。

罗邴文此前曾是“北漂”,出任过谭维维、吉杰工作室负责人、经纪人,在音乐圈摸爬滚打10多年。2012年,他带着对音乐的热爱来到成都,创建了聚正能量音乐公司。“希望通过塑造具有成都特色的音乐品牌,挖掘成都本土艺人,让成都音乐走出去。”

2016年,他到龙泉驿区参与老旧钢管厂的打造。通过引入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改造、保存园区建筑原有风格以及一些功能的整合优化后,之前的废弃钢管厂变成“音乐+创意”的产业园区。“通过产业园区来吸引音乐人才汇聚,也是成都发展音乐产业的重要优势。”罗邴文表示,良好的产业园区是音乐人以及成都音乐产业生长的载体。而梵木创艺区的优势与特色,在于它是创意和艺术的结合,是拥有创意设计+音乐产业双产业链的新型园区。“一首歌曲从前期创作,到中期宣传,以及最后呈现,都可以在这个园区内实现。”

据园区运营中心主管张晓帆介绍,梵木创艺区已形成了集“音乐制作—艺人经纪—演出活动—演艺设备—作品版权”为一体的完整音乐生态链,也是四川首个具有完整音乐生态链的园区。聚集了音乐内容公司、音乐人工作室、音乐厂牌等30余家,吸引了声音玩具、扎西尼玛、张达山等音乐人入驻。与此同时,立足促进文创产业全链条发展,搭建了一整套公共服务平台,以创意设计、建筑设计、家居设计为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创意设计类企业和机构,形成并扩大了“西部设计”的品牌效应。目前已吸引聚正能量、正火传媒、集和中国、冰翼数字、意町设计等文创企业入驻园区。

培育新项目

二期项目正在规划建设 将新建电竞赛事馆等

文创不只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发展理念和创意生活。梵木创艺区已先后获得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四川省天府新区原创音乐基地等荣誉称号。而在近日召开的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上,梵木创艺区作为31家首批成都市文创产业园区之一正式获得授牌。在罗邴文看来,成都举行此次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对成都文创人而言,意味着机遇的到来。成都本身就具备文创产业发展的丰沃土壤,当前也是发展文创产业的最好时期,未来发展后劲和空间巨大。

罗邴文建议,目前成都文创产业园区较多,仅音乐产业园区就有多个,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总体统筹、协同发展,希望更多的文创产业、音乐细分领域人才回到成都发展。

他还透露,借鉴梵木创艺区的经验,如今企业还投资建设并管理运营废旧厂房改造的文创园区及城市更新等多个项目,包含梵木华博创意园、梵木琉璃艺术区、梵木艺术村落等市内6个园区和丽江红谷坡地艺术区等省外2个园区。其中,梵木创艺区二期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占地约55亩,计划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依托“创意设计、文博艺术、文创孵化、音乐产业、电竞产业”的总架构,新建包含艺术剧场、艺术展览中心、艺术酒店、电竞赛事馆、艺术家工作室在内的多种业态,填补成都中心城区大型综合演艺剧场和艺术展览场所有待升级的缺口。“可以说,我们是成都市推进‘三城三都\’建设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产业园区,我们与这座城市一同成长,未来可期。”

成都晚报记者 叶飞鸿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混在居民区里的文化小院

集火“火种计划”鼓圈活动现场。集火实验室外景。集火实验室内照。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寻找先锋艺术与市井生活链接□唐...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废旧厂房如何综合年产值近10亿? “创意+音乐”变身双产业链文创园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