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给妈老汉说:你们不要那么节约,吃点穿点用得到好多钱嘛,只要你们身体好,就是给我们挣的最大一笔钱了。
我们觉得我们都说得这么直白了,老人们应该明白了噻。但是不,大部分老人在听到这句话时,我猜他们一定是这么想的:你说的是有道理,但我们这么大年纪了咋个可能不生疮害病嘛,那是不是我们一生病就不仅没给你们赚钱,还给你们亏钱哦。
所以他们一转过身,就在看病的路上为了节约钱,折腾出一大串让人既生气又无奈的事情出来。
胃出血 拖了三天才去医
前不久和国外一位好友聊天,她告诉我一件让她“后怕不已”的事。
周五那天,她和平常一样跟父母微信聊天,可她爸妈却一反常态,只用文字简单回了几句,没发语音,也不接视频。她问你们忙什么呢?爸妈回说,没事,有点感冒嗓子不舒服,睡了。
她虽然觉得有点奇怪,但也没多想。
到了周一,她问妈妈,感冒好点没,老人家这才说,住院了……住院的原因是胃出血,出血的原因是她妈多年服用阿司匹林,这药有个副作用,就是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
这本来不是件好大的事,只要及时就医就行,但生生被她妈拖成了一件挺危险的事。“我妈是头一天周四就开始觉得胃很不舒服,而她不回我微信的周五晚上,她就开始呕吐,其中有块状物。周六更是出现了黑色柏油便,这就是消化道出血的一个显著信号。”
最无语的是:好友的妈妈本身就是医生,她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但她依然觉得麻烦,想先在家休息观察。“还有个原因是周末医院只有急诊,我妈怕自己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就在家等、熬……到了周日,人已经起不了床了,才赶紧托医院的熟人帮忙挂了周一早上的号。”
周一清早,到了医院一查血,血色素已经非常低了,医生说,再来晚一点就要失血性休克。
“你看嘛,就这点事,我妈居然都可以把它拖成这样!你说我好不放心嘛!”(Nemo)
本来吃点药就能解决的事,拖到现在必须做手术
前两天我妈说:“周末抽个时间去一趟医院,看一下你姑爹。”我听了大吃一惊,因为我姑妈一直身体不好,隔三差五生病,幸亏姑爹身体健康,这些年都是他在照顾姑妈,在我的记忆中,从没听说他生过病,怎么突然就病了呢?我妈继续说,不是突然生病,他都病了好长一段时间了,只是最近身体实在遭不住了,大家才晓得的。
原来,上周姑妈给我爸打了个电话,让他到镇上的医院去照顾下姑爹,起因是姑爹在家突然觉得浑身发冷打摆子,表哥在外地,幸好有邻居在,帮助送到镇上的医院。我爸到医院一看,身材高大的姑爹躺在病床上无精打采,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镇上这家医院对姑爹的病情也没个准确的说法,但输液之后,姑爹感觉好多了,他决定在医院呆到可以下地行走就回去。但我爸觉得姑爹毕竟70来岁的人了,不搞清楚病症万一病又犯了怎么办?于是建议他还是到成都去看看。姑爹扭捏了半天,第二天还是同意到成都看病。
医生诊断之后发现,其实病根是前列腺方面的问题,问他这些症状有多久了,我姑爹才不太情愿地说,有两三年了。说实话,包括我姑妈,对他不舒服了两三年的事根本没察觉。他自己呢,一开始感觉小便时有点疼,但也没当回事,后来实在扛不住了,就随便找了家诊所,按尿路感染服用了一些药。但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姑爹觉得也就是有点疼,其他都正常,就以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情况。直到前不久小便时居然有血,才把他吓到了,但就算这样,他还是没给姑妈说,而是自己跑到一家小医院找人看了看。这次吃了药,病情依然没有好转,而且食欲还下降了,但他还是没有说,直到发生打摆子被送进医院。
听了姑爹的话,医生也哭笑不得:“你还挺得起哦,本来吃点药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在怕是要做手术才行了。”因为姑妈身体不好,没办法照顾姑爹,在外地的表哥只好赶紧请了个假,到医院照顾他,姑妈那边则让我爸时不时过去照看一下。
事情虽然解决了,但这次“拖”出来的手术颇让表哥提心吊胆,我跟他打电话的时候他就说:“哎,不晓得他们还有啥子不舒服的地方瞒到我的。”(花椒)
当医生遇到我娘,惨!
某天,一位广受患者爱戴的医生在微博上讲了一个故事:某大爷被儿子带来就诊,儿子对医生礼貌恭敬,却对自己的父亲各种凶恶,训斥不断。医生感慨:久病床前无孝子!
医生的意思,大概要粉丝们帮到批评一下那个对父亲没有好声气的儿子。哪知评论区里一片哀嚎:医生哪,你不知道有的老年人生病了那个难伺候……各种吐槽,让人看了心里拔凉拔凉的。总结一句话:做孝子,太难了!
我把那些指控遛了一遍……心有戚戚焉。同时暗暗宽慰,原来“不孝”的,不只我一个。
悄悄地说,能把“孝子”逼成“疯子”的老人,我家里就现摆着一位:我娘。
话说老娘生病,第一件事不是去医院。道理很强大——贵!怎么办呢?第一选择一定是,上偏方!活了70多岁的人,那道听途说来攒着的一肚子偏方不用可就浪费了。稀奇古怪的材料,各种熬的敷的,全部上阵试一盘。你若对这些方子的疗效表示怀疑,那就等同于侮辱老人的智商,可以给你举出一车药到病除的例子来。
然而疾病有时并不给面子,偏方用尽,确证无效。好吧,这下该找医生了。“大医院的医生都是宰人的”,这是老娘的原话。她只相信那些某大娘某大爷口口相传成功试验过的“神医”,不管对方擅长的是不是治这病,所在位置有多远,一定会摸过去以身试药。如果好了,当然皆大欢喜,不幸的是大多数时候“神医”也并不灵验,病势反而加重。治疗行动被迫进入第三阶段:到正规医院找医生。
说实话,我对每一位给我娘看过病的医生都深表同情和膜拜。他们是在以怎样的耐心和毅力坚持和这位自以为是的老人斗智斗勇,直到成功开出方子啊!首先,无论大病小病,我娘对病史的讲述一定是从几十年前开始的,由着她讲的话,三天也摆不完。好在医生们好像都有对付经验,不时会提醒:讲重点!其次,无论挂的哪一科,医生看到的都是“广泛性病变”,即使是看头痛,我娘都恨不能医生把她的灰指甲都一并治了。医生要是敢说这个不归我管,得另外挂个号,回家后她能抱怨三个月。而我娘的病之复杂,无论主症状是什么,心慌心悸,头晕眼花,腰酸背痛,腹泻胃痛等毛病基本是同时并存,都很严重,每一种治疗主症状的药的副作用绝对能正好加重另一种病。而且早就久病成医的老娘,都能立刻给医生指出来,表示“我比你更专业”。医生和她论病的过程,也就是一场高潮迭起的“狮城辩论赛”,所以对能最终辩赢我妈成功开出方子的医生,我送一个大大的“服”!而且你说,当她和医生唇枪舌战你来我往的时候,你是不是只能对医生百般地陪着笑脸,同时对她横眉冷对,把有些实在不中听的话揉得稍微不那么刺激?而这份表现,当然大大诠释了两个字:不孝!
关键从医院出来,战争也并未结束。医生开出的药和医嘱,我娘并不会信任,她会在“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的理论下,进行各种加减和组合搭配,有时医生叫一次吃1片的药,吃了一两次不见效,我娘敢一怒之下加到3片5片,直接把高血糖降成低血糖,然后晕倒在地……所以,我一听到老娘“犯病了”的消息,总是秒变“不孝女”,唉!(一叶)
“您这么大年纪身体不可能没有一点毛病!”
我妈折腾得医生都毛了
前几天,我去看我妈。我问:“你的腰好点没有?”我妈说:“好些了。”“啊,吃的啥子药?在哪儿看的?”我妈有点不好意思:“也没吃啥子药。就是上次我去德阳的时候,又去找德阳那个医生看,他终于忍无可忍对我说‘阿姨,您不要太焦虑了!您这么大年纪的人,身体不可能没有一点毛病。您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年纪大了,正常反应,心态放宽点,晓得不。\’”我说:“看嘛,我早就说过您这是心病,您还不相信。你就是太关注你的身体了,太紧张了。”我妈这次难得地没有嘴犟:“是。听医生这么一说,我最近就真的觉得腰没得那么痛了。”
听我妈这么一说,我长舒了一口气。真的,我妈为她的腰痛,至少折腾了三个月了。
夏天刚热的时候,我妈就跟我说她腰痛。我说:“啊?你不是一直脚痛吗?怎么又变成腰痛了?”我妈说,医生说脚就那个样子了,后来就转成了腰痛。我听了,也没开腔。怎么说呢,我妈吧,一天到晚不是这儿痛就是那儿痛,胃镜肠镜CT随时整,每次整完都没啥大问题,但她就是不信,反正这儿好点了那儿又痛了,这么多年下来,我们也有点麻木了(说起来也真是不孝啊)。
然而我不开腔并不表示我妈就不会采取行动。果然,没多久,就接到她的电话,说要去找她认识的一个社区医院的医生做理疗,“她技术还可以,而且价钱比大医院的便宜多了”。好吧,理疗就理疗吧,反正啥子行动都不采取的话我妈更会觉得自己病入膏肓了。然而没过几天,她又打来电话,说医生建议她输液和理疗相结合,这样效果更明显。输液?输液还可以帮助长骨头?心中有点疑虑。再问输什么药?一报名字,恰好是争议很大的一种药。老公声音一下子就提上去了,斩钉截铁地说:“不行!太危险了!”我妈还坚持:“哪有那么恼火。我以前也输过,只是你们不晓得。”我和老公气得在屋里转圈圈。
在我们的坚决反对下,我妈最终放弃了输液。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她简简单单地做着理疗时,她却悄悄咪咪一趟子跑到了德阳(她在那儿有房子),找德阳的医生给她看。我问:“成都的医生信不过?”她答:“不是,主要是那边看病便宜些嘛,而且好歹也是市级医院,不是那些歪摊摊。”
是的,我妈是个好妈,每次打针吃药都尽量节约。以前我妈生病,连歪摊摊都舍不得去,都是由楼上楼下的老婆婆们支个偏方,然后立即执行。有段时间,我们家的饭桌子上(那时候我妈还和我们一起住),每顿都会端上来一大锅黑乎乎的排骨汤,那颜色黑得之诡异,让我们每个人望一眼就自动退避三舍。后来才晓得,那是我妈从15楼的一位嬢嬢那里听来的偏方,鱼鳅串炖排骨,莫放盐,治腿痛。因为我们都不吃,那锅汤我妈在喝到第七天的时候,终于因为打干呕而被倒掉了。此后,我妈又足足吃了一个星期的胃药才把肠胃调理正常。
现在的我妈,显然比以前进步了很多,至少生病了晓得去正规医院看了。只是,她这样一会儿换一家医院,东看一下西看一下也恼火啊。我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德阳那位医生的话,能彻底“打醒”我妈,让她能更多地专注于生活,而不是专注于身体。(林湄)
新闻推荐
国庆假期过去大半 还有美食店没去过? 别担心,成都这些餐饮好店优惠活动将持续到节后
长时间曝光摄影下锦里的国庆人潮摄影记者王效主办单位成都市商务委员会成都市旅游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单...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