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
春熙路是成都最热闹、最繁华而又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我爱它却是源于对书籍的痴迷。
从小爱书,童年时最喜欢节假日跑到春熙路少儿书店买连环画,那时连环画便宜,几分一角便可以买一本。大概1978年后,书店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态势,星期天逛书店成了我最喜欢的事,因为这时不仅国营书店的新书层出不穷,还出现了可以用钱、粮票交换的旧书。少年时我做过一件最任性的事:一天内用母亲给的买米的钱粮买了两套《红楼梦》。一套是新版书,另一套是用二十斤粮票在孙中山铜像下换的完整的绣像老版旧书,两套书拿回家比较着看,全然没理会父母的责备。那天夜晚我的台灯亮到三点以后,当看到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时,只听凤姐儿说“把酒烫得滚热地拿来”,薛姨妈说“我自己掰着吃香甜,不用人让”,又见林黛玉写道“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这太让人馋涎欲滴了,真不知那蒸螃蟹醮着姜醋是何等的美味?而当我浏览到后面“林黛玉焚稿断痴情”时,竟让泪水湿透了手帕。直到成年后读过了大量的中外名著,《红楼梦》还是我的最爱。年轻时看它,是看它的故事情节热闹有趣,中年后看它,就有些百味杂陈的思索了。
买书藏书的乐趣非深陷其中的人不能理解。在春熙路上买书最令人难忘的一次,是1981年夏天成都遭遇罕见洪水,春熙路新华书店的书库也被大水浸泡,事后书店论堆处理大量的“水泡书”,十几本书堆成一堆才两元钱。不过那些书没有分类,文艺美术体育机械混在一起,书一拿出来就被围上的人一抢而空。那天我正好逛书店也去抢购了两堆,一个人把书捧到一边去细细检查,运气真好,两大堆书中绝大部分都是文学书。令人惊喜的是当中有几本《李劼人选集》第二卷《大波》,后来又陆续买齐了第三卷、第四卷和第五卷,只差第一卷《死水微澜》和《暴风雨前》,而《死水微澜》是李劼人先生的代表作。我为了找到这本书,星期天跑遍了成都市大大小小的书店,可人家都说这本书早卖过了。有一天无意中发现我们厂的图书室有一本,品相还很新,于是我决定来个“刘备借荆州”,借出来半年后,我告诉管理员这本书丢失了,管理员让我按规定赔偿原书五倍的价钱,而那时我的工资才每月二十七元五角,不得已只好装出一副可怜相对她又告又求,最后总算以双倍的价钱四元三角八分赔了《死水微澜》,就这样我乐滋滋地凑齐了一套李劼人全集。
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开始发行《龙门阵》,我却一直无缘识荆,直到1987年有一天在春熙路附近的小书店,偶然发现一本最新的《龙门阵》双月刊,翻阅后马上掏钱买下,又问那书店老板可有存货。可爱的老板竟然从里屋抱出六大本合订本,就是没有1981年的。我全部买下来,提着六块“砖头”走出书店,身上连坐公共汽车的钱都没有了,可心里却乐得像阿里巴巴找到了宝库。1990年夏天的一个黄昏,我从自修大学出来,路过春熙路对面的走马街,一眼瞥见路边旧书摊上有一本81年合订本,可喜的是成色尚有九成新。它在等我么?我也在找它!捧起它心里有一种久违的甜蜜感觉。
藏书读书的乐趣难以尽诉,迁新居时正遇手头拮据,我暂且没有装修房子,却买了三个大大的书橱,那里面满满排列着我积累多年的书籍,每一本书的来历几乎都可以说出一个小故事,它们就像忠实陪伴我的朋友,每一本书都对我敞开心扉,而这里面有许多都跟春熙路有关。
新闻推荐
高新区创新创业企业总数达62680家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打造双创升级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中国西部的创新创业热土、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全力打造以“创新主体最...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