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传媒业,正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呈现加速融合发展之势,报、网、端、微等媒介平台丰富多元,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形态相交相融。时至今日,公众号、微视频等业态已经成为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接受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头”的时代,作为党报记者,如何将新时代的成都故事,以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的方式讲述出来,让城市的发展与蓝图更为具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是我们一直在思考与探索的方向。
做一个合格的记者,需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成都日报经济新闻部,我主要负责旅游和新经济。抓得住当下的流行表达、热门话题是我们的优势,但要在新闻之路上不断精进,这只是第一步。要做出更加有品质的报道,持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则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间找到一条通路,让传统的文字新闻通过不同的组合与包装方式展现出更多的活力,更是我们不断做出的尝试。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今年4月,我们首次推出了“新时代成都的青春进行时——《成都经济观察》”短视频报道,并在当天的报纸上刊登了二维码,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达,使两端联动起来。一个月后的2018创交会,我们尝试了另一种新媒体的表达手段——用H5推出场景预热报道。在向锦观编辑老师请教相关技术后,我们现学现用将政府官员、本报首席观察员、企业家以及参加过前两届创交会的大咖们置于微信朋友圈的具体场景中,进行发言、评论及点赞,形成沉浸传播的效果。该报道于5月18日上午9时2018创交会开幕时第一时间推出,引发广泛关注。
对于融媒体的探索不止于此。今年7月至11月,我们推出了“新新向蓉”新时代 寻找身边的职业新变化——《成都经济观察》聚焦高质量发展特别报道。这组报道创新性地通过“职业新变化”这一“小切口”,报道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运维工程师、互联网银行反欺诈工程师、无人机飞手调查员、发票寄递员等一系列符合新发展理念、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职业,有个性更有故事。该系列报道不仅在报纸上推出,更在本报锦观APP及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同步开了专栏。3个平台同步推出,形成了宣传合力,进一步扩大了系列报道的传播力。
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创新也映照着初心。对于新闻记者尤其是纸媒记者而言,不进必退,一味防守没有出路;永不停滞、不懈创新,才可言更好地坚守。无论新兴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需要以效果衡量传播,用创新放大声音,也只有持续不断地创新,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新闻道路上,收获更加美丽的风景。
新闻推荐
大熊猫保护与繁育国际大会现场 四川发布图8日上午,大熊猫保护与繁育国际大会暨2018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年会在成都开幕。...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