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河中水湿地外景
在剑南大道西侧有一片绵延上百亩的湿地,风车草、芦苇、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在其间摇曳生姿。作为成都市首个中水湿地,成都高新区肖家河中水湿地把从成都市第九污水处理厂排出的中水净化为III类乃至Ⅱ类水体标准。今年前10个月,再生水供应量已达1565余万吨。如按年换算,其“净水量”可以装满14个锦城湖。
低成本净化污水厂中水
作为成都市首个中水湿地,成都高新区肖家河中水湿地投资7000多万元,占地面积约110亩;建成5年来,为锦城湖、国际社区公园、铁像寺水街、大源中央公园等城市绿地水系和道路冲洗提供优质景观用水,总计供应再生水源1亿多吨,是城市水系绿地链的重要枢纽。
成都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简称“成都高新区城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水”也称“再生水”,水质介于自来水与污水之间,是城市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水体。虽不能饮用,但可用于城市景观和百姓生活的诸多方面,如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等。
今年1-10月,肖家河中水湿地处理水量为1565余万吨,若按锦城湖133万立方米的容积来算,可装满11个锦城湖。“中水”再利用有效实现了区域水循环,缓解了水资源短缺。
除了生态价值,“中水+湿地”模式还有不小的经济价值。据了解,通常情况下,处理生活污水成本为每吨1.5元—2元,处理中水成本为每吨0.8元—1元,而肖家河中水湿地项目的中水处理成本仅为每吨0.1元。此前,肖家河中水湿地项目已被评为国家污染减排试点示范项目。
新川湿地公园刚建成开放
“高新区处于城市河道的末端,易受上游输入型污水污染。我区在保留原有绿地功能前提下,植入多个中水处理项目,赋予这片绿地新的生命力,为下游水环境筑造起‘生态屏障’。”成都高新区城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该区正大力推广“中水+湿地”模式,深入推进“三治一增”工作,着力构建现代生态城市本底,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除了肖家河中水湿地,刚刚建成开放的新川湿地公园也是高新区“中水+湿地”组合中的一员,主要为中和片区的约20万人口提供污水深度处理服务。
新川创新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川湿地公园通过雨洪管理、湿地景观、雨水花园等“海绵城市”理念,利用湖、湿地、溪流、潭、涧等多样性水形态,将70%的雨水、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
据了解,近年来,高新区投资数亿元,建成大源水系绿地链、锦城湖、锦江江滩公园、桂溪生态公园、大源中央公园、新川之心公园等一批河道水环境项目,形成河道生态走廊近20公里,河道生态节点景观10余处,新增绿化面积近500万平方米,逐步实现了区域河流、湖泊、湿地、公园之间的相互串联。
成都晚报记者 薛欢 图据成都高新区
新闻推荐
尊敬的融创Nano公馆一期业主:融创Nano公馆一期2栋住宅及商业已竣工并经政府相关部门验收合格,达到合同约定的交付...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