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带量采购,简单说就是药品采购机构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打包”医疗机构零散的采购量,以“团购”的方式向药品供应商购买明确数量的药品,以降低采购成本。
日前,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试点城市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发布,共有25个药品中选,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超过90%。
在对药品降价表示欢迎的同时,部分市民也担心企业先以低价中标,后续采购、供应、使用等环节出现问题,看病买药的“钱袋子”难以真正持续获益。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表示,过去之所以出现“招而不采”“带金销售”等现象,是因为招采不合一、量价不挂钩、还款不及时等,没能使虚高的药品价格降到实处。这次由医保部门代表广大患者对药品进行战略性购买,通过价格和数量联动,保障降价药品生存空间,这样患者能得到便宜的药品,医保部门能节省大量的统筹基金,药企也能获得相应利润。
上海自2015年起就开始探索和验证这一国际通行做法,分3批对部分临床常用药品试点带量采购,42个中标药品在保证质量和供应的基础上,平均降幅超过50%,目前运行平稳。
记者从联合采购办公室获悉,11个试点城市的药品使用量占了全国30%左右,通过充分发挥“团购”效应,将让老百姓得到真实惠。据测算,11个城市,25种中选药品采购费用下降到19亿元,节约59亿元。如果条件成熟,推广到全国,预计25种药品采购费用可降到60亿元,节约190亿元。
新闻推荐
京东方A日K线图■本报记者林珂科技股近期表现出强劲的反弹动力,其中OLED概念无疑是领涨龙头。就盘面来看,OLED概念股再...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