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锦江剧场是成都川剧的窝子,其实更重要的是一个叫三庆会的川剧戏班子联合体,或者说戏剧股份有限公司,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就在现在锦江剧场这个位置红火发展了,这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成为了名声遐迩的川剧窝子。
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其实那个时候就有,而三庆会戏窝子的剧场,是成都最时尚的地方,也是四川乃至云贵地区戏剧的中心,成都的文艺男青年,女青年,男老年,女老年,都聚集在这里。
说到时尚,其实那个时候——上个世纪40年代的时候,就有很多外国戏,在这个地方移植成川剧上演,堪称当年的好莱坞大片,也有很多神神怪怪的戏,在这里引起轰动,堪称当年的网络穿越大戏。
我走进锦江剧场的时候,三庆会早已经灰飞烟灭。和现在不同的,只是那个时候的锦江剧场是一个大院子。院子的大门好像一个过去的城门洞一样,是拱形的。进去的左边是一个回廊,回廊不太大,但是总是挤得满满的茶客,再往前走,有一棵大树,我老记得树下有很多茶客留下的瓜子壳,进入这个拱形的院子大门,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川剧的气场,时不时传来的锣鼓声腔和眼前熙来攘往的人群,很四川,最成都。剧场只是这一个大院子里边的建筑物之一,灰色的房子不是很大,但是在当时,已经算是一个宏伟建筑了。
锦江剧场的经理姓姚,那个时候她已经不年轻了,但是还是看得出来,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美人儿,嗓子很亮,一说话就让人知道她过去一定是一个好演员。姚经理待人特别热情,她的迎来送往,也是锦江剧场的一道风景。姚经理的先生姓张,曾经是一个很优秀的川剧演员,舞台上演戏特别有激情,后来当了导演,是一个爱戏如命的人。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国的戏曲曾经经历了一段非常繁荣的时间,锦江剧场这个地方自然是中心,演过很多常演不衰的戏。其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九美狐仙》,完全记不清演了好多场,只记得舞台上美不胜收。印象比较深还有刘芸演的《刘氏四娘》,那个时候是刘芸最好的时代,“目连戏”很难演,情绪变化大,唱念做打工夫深,刘芸那把好嗓子,真是让下面的观众过足戏瘾。
我还在那里看过陈巧茹的《白蛇传》,那个时候的巧茹风华正茂,在川剧行话里,她把《白蛇传》里的白娘子拉通演,就是前半段文戏的白素贞和后半段武戏的白娘子她一个人演完。这是非常考验一个演员的全面功夫的,这样的演法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当时就有人说,陈巧茹这样的演员在川剧里要100年才能出一个。
多年以后,这里盖起了很现代化的一个剧场,我在这里看了蓝光临老师一生最后导演的一部戏《焚香记》,我还听到了刘芸在这里清唱,嗓子还是那么清亮。我还看到了年轻小生王超争梅花奖的那一个折子戏演出,外面围了好多观众,一票难求。我还看到了《白蛇传》,不过是青春版,陈巧茹没有演,她在幕后做艺术指导。
(望福街)
新闻推荐
民国,是一个光影斑驳、悲苦不断、苍凉丛生的时代,充满着动荡、杀戮、流亡、变革和纷争,弥漫着绝望,也充盈着希望。正是这样一...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