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提重物的时候闪了一下腰,然后腰一直很痛,今天感觉更痛了,走路都恼火。”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西马棚街的成都青羊德厚中医馆,成都市民宋女士正在向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名中医唐德厚描述病情。
“你先站起来,身体向前弯曲,再向后弯曲。是不是感觉向前很难受,向后会舒服一点?”宋女士试过之后,不住地点头。“你这是急性腰扭伤,次日会加重,局部也会产生水肿。我先用芒针针灸减少水肿,再进行手法复位,很快就可以恢复。”唐德厚耐心地讲解治疗方案。
62岁的唐德厚每天的工作日程都排得很满。上午,他在中医馆坐诊,为各地前来求医的病人把脉问诊、针灸、开药方,下午还会到省第二中医医院的专家门诊坐诊。虽然每天都满负荷工作,但唐德厚对每一位患者都很耐心。“医者须厚德精术,求真求诚,求正求善”一直是他坚守的医道。
独特芒针疗法
被列入“非遗”名录
唐德厚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骨伤、正脊、针灸临床工作已有40余年。通过多年经验积累,唐德厚在家传针灸疗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芒针疗法。
芒针是一种特制的长针,因形状细长如麦芒,故称为芒针。唐德厚向记者展示了几根芒针,长度不一,最长的有三尺。“芒针和传统针灸的区别在于手法和刺法,关键是深度。比如说腰椎间盘膨出,普通针灸只能刺到皮下,达不到病灶点,芒针可以直接达到病处。”他表示。
“华佗针灸有三个特点:一是穴位选得很少,一般选四五个穴位;二是针灸扎得很深,一般的针灸针扎一两分,华佗扎一两寸;三是一般不留针,针灸一扎下去,只要得气后就拔针。”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谢克庆表示,唐德厚的芒针针灸是对华佗针灸治法的重大改进和发展,在中医针灸领域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唐德厚的芒针疗法来源于传统针刺法,但其刺法、针刺深度、临床效果不同于普通针灸,特别是在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三叉神经痛等疑难杂症、沉疴顽疾方面有很好的效果。2019年,“唐氏芒针”被成都市政府纳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
11月6日,在省第二中医医院的候诊室外,85岁的黄奶奶正在向另一位患者推荐唐德厚的芒针针灸。两个月前,黄奶奶因为突发脑梗导致一侧肢体活动受限,经过唐德厚的芒针治疗,现在已经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饭,靠着墙走路。“真是找对了好医生!”黄奶奶由衷感慨道。
践行师承教育
让中医学薪火相传
如何传承和发展芒针针灸和中医学,一直是唐德厚思考的问题。“因为芒针讲究深度和手法,比普通针灸要求更高,需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熟悉人体解剖学,并且能够忍受长时间枯燥手法训练,鲜有学员能够坚持。”唐德厚表示。
近年来,成都市相关部门扶持他建立了成都市唐德厚唐氏芒针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第二中医医院也为他建立了“非遗”唐氏芒针传承工作室,前来拜师学习芒针疗法的人络绎不绝,其中还有不少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2001年,爱尔兰人董麟(Keith Dowling)来到成都跟随唐德厚学习中医,学成后回到爱尔兰开设了自己的中医诊所,致力于中医药文化传播。(下转2版)
新闻推荐
早报讯(记者赵霞)近日,2019年度“成华英才计划”项目答辩评审会顺利举行。本次答辩评审会由成都市成华区人才办牵头,区经...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