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礼是成都”文创产品联名计划启动
以成都博物馆馆藏伎乐俑为原型设计的植物蛋白饮品
结合成都皮影中的《西游记》元素设计的环保购物袋
大赛联名设计作品展出
今年8月,由成都博物馆主办、黑蚁文创承办的“2019成都博物馆文创IP联名产品设计大赛”正式启动,经过层层筛选,最终93份优秀作品获奖入围。12月9日下午,“成都博物馆文创产品授权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博物馆召开,成都博物馆副馆长闫琰、文化创意与产业部主任黄一鸣、各品牌方代表、供应商代表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这标志着成都本土“文创”进入新时代,将通过“文化”与“品牌”联姻,实现“文化+产业”双向赋能。
以成都之名 向世界献礼
据了解,“2019成都博物馆文创IP联名产品设计大赛”以“这礼是成都”为主题,要求参赛作品围绕“以成都之名,向世界献礼”的传播要义,同时以市井、喜乐文化为内涵进行设计。大赛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通过网络上传提交作品的形式,截止到11月初共收到文创作品700余份。
由国内外艺术及文化产业学者、品牌方代表组成的专业评审团,经过激烈且严格的评选,最终选出了93份获奖入围名单。据成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设计作品与文物结合的巧妙度、设计产品的实用度以及设计的美观度,是本次评选的三大核心标准。
文创是文化与产业的巧妙融合,携手产业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城市文化。发布会当天,成都博物馆就《唯怡伎乐俑文创瓶身包装设计》《绿叶啤酒包装设计》《成都皮影系列之摇滚西游;成博CDM说唱第一人》三项已入选产品,分别与唯怡、绿叶啤酒进行了联名产品批量生产授权签约仪式,与四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了文创产品生产授权签约仪式。据介绍,这些生产授权的获奖作品将于年底在成博文创跨年集市中亮相,让大家一睹文创产品落地的风采。
文物“活”起来 走进寻常百姓家
东汉说唱俑为啤酒“代言”,乐伎形象结合芙蓉花展现在豆奶罐上,成都皮影与西游记、摇滚元素混搭,摇身一变成了时尚环保购物袋……入围本次产品设计大赛的众多作品文化感与创意性并重,令人眼前一亮。
在成都博物馆里,有一组由20余件五代时期精致华丽的伎乐俑所组成的宫廷乐队。这组伎乐俑出土于成都龙泉驿区五代赵廷隐墓,看个体,形态各异、面目含笑;看整体,彼此呼应、气势非凡,是博物馆中极受观众青睐的展陈。作品《唯怡伎乐俑文创瓶身包装设计》采用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伎乐俑、盖碗茶、芙蓉花等元素,象征成都“平安喜乐,婉约清雅”的城市气质;同时成都博物馆馆藏文物伎乐俑的形态特征,也与唯怡“自信 美丽 健康”的理念不谋而合。
“对于不少外地的朋友,他们或许熟悉成都火锅,但却不一定了解伎乐俑。” 设计师唐文浩告诉记者,“平时周围朋友在吃火锅的时候,很多都喜欢点上一瓶豆奶。”他选择围绕本次大赛“合作品牌”唯怡豆奶的包装展开设计,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伎乐俑这一成都本土音乐文化名片,让它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据唐文浩介绍,他今年刚大学毕业,此前并未参加过针对文创产品的设计赛事。“比赛正式开始后看见朋友圈有不少学设计的朋友在转发,我也觉得蛮有趣,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 只有伎乐俑的形象,印在瓶身上显得单调且识别度不高,考虑到作品的设计感与实用性等因素,唐文浩决定将芙蓉花也融入到自己的设计当中。“伎乐俑周围环绕着成都市花芙蓉,形成一套完整的视觉识别体系,让作品看起来更加的饱满丰富。” 此外,针对唯怡品牌的紫色元素,唐文浩又对芙蓉花和伎乐俑进行了整体的抽象变色,“在一派紫色柔和的氛围里展开一场具有浓郁成都元素的‘演唱会’。是我的作品最终想要呈现出来的效果。”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从未想过放弃,取经路上不断传播爱与和平的信念;在现代,这是摇滚精神。”来自四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80后”设计师黄冉兴告诉记者,公司设计师团队在观看大量成都博物馆馆藏精品皮影艺术作品后,提取了《西游记》系列的元素,让唐僧师徒玩起了摇滚。
比着摇滚手势的唐僧,弹吉他的孙悟空,背着键盘的猪八戒,弹贝斯的沙和尚,当这些图案出现在帆布包上,时尚程度丝毫不亚于任何一款潮品。“创作的时候,我们不仅保持了皮影角色原有的服装和五官面像,还对皮影的色彩进行了整体优化,对动作和神态进行二次创作,让帆布包上呈现的角色显得有趣且传神。”
东汉时期塑造的说唱俑,是中国古代表演滑稽戏的俳优造型。其“幽默、诙谐”的特点,更是古蜀人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绿叶啤酒,是当时成都啤酒市场的主要品牌之一。1998年蓝剑啤酒收购成都啤酒厂,绿叶啤酒重新包装上市,再次获得发展生机。本次大赛入选作品《绿叶啤酒包装视觉方案》以成都博物馆馆藏陶俳优俑为原型,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了6款表情不一、神态各异的俳优形象作为绿叶啤酒的瓶标。“将说唱俑文物进行图形化表达,让它更加符号化,便于记忆和传播。”设计师齐宁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发布会现场还公布了“这礼是成都·成都博物馆文创联名产品计划”首批臻选品牌,以及首期文创联名产品礼盒。“博物馆文创不仅是旅游纪念品,我们希望以文创产品的形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据黄一鸣介绍,“这礼是成都”首批臻选品牌主要围绕“舌尖上的美味”进行传播,未来伴随更多品牌的加入,还将拥有更多应用场景。
“松绑”IP授权 文创不再“单打独斗”
2016年,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火爆全国,豆瓣评分高达9.4分。以此为契机,故宫博物院成功“出圈”,屡屡跨界文创,一批批独具故宫文化特色的文创单品风靡市场。2016年被认为是博物馆IP运营元年。3年来,各大博物馆开始基于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纷纷涉足文创设计与开发,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文创热”。
此前,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和天猫联合发布的《2019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博物馆文创市场整体规模相较2017年增长3倍,博物馆文创市场的发展潜力可见一斑。从IP视角来看,博物馆是一座有待深度挖掘的“创意富矿”,其藏品资源的独特性,为博物馆文创产业提供了无穷的生命力。但由于缺少一个成熟、完善的IP授权机制,很多博物馆难以将自己的IP资源完成变现。
今年9月,2019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峰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公开发布《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该《指引》首次就博物馆资源授权内容做出了清晰界定,就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路线进行了明确的规划,为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政策“松绑”。
“故宫的大多文创产品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双重功能。比如人们爱喝茶,我们就以故宫馆藏的几把紫砂壶为原型,做成相应的文创产品;又比如,故宫收藏了一幅名画叫《乾隆皇帝大阅图》,里面的马画得挺精神,我们就把马的造型提炼出来做成水果叉,结果大受欢迎。”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七届成都国际非遗节上,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做客“非遗赋能·风尚论坛”,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指出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把鲜为人知的文化信息凝练成文创产品,才能让大家愿意将文化带回家。
博物馆“超级IP”放开后,如何避免文创产品落入低俗、低质化的陷阱?《指引》在权利义务部分明确界定了博物馆在馆藏资源授权过程中应有的权利和义务、质量控制的要求、以及违约行为及其相关责任的具体内容。其中特别指出,被授权企业开发文创产品不得损害民族精神与社会公共利益,在设计、用材和工艺方面具有优良的质量,并确保设计的产品与博物馆声誉保持一致。
据了解,下一步国家文物局还将征集、培育一批研究能力强、实践基础好、示范作用明显的文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创意设计企业,发挥其在文创产品开发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博干部队伍。“文创设计不应只停留于纸张,应落地生产为可看见、可使用、可购买的文创产品,让文创设计以实实在在、更鲜活的模样呈现在大家面前。”黄一鸣介绍,接下来成都博物馆将与成都本土品牌携手,开启文创联名产品的长期开发,通过“文化”与“品牌”联姻,助力实现“文化+产业”双向赋能。
新闻推荐
成都出台政策促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获三甲资质的社会办医可获500万元奖励本报讯(记者蒋君芳)记者近日从成都市政...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