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征波
冬日的青白江虽然有些寒冷,但行走在姚渡镇凉水村、福洪镇先锋村等地,只见道路干净整洁,花草树木摇曳多姿,村民房前屋后更是看不到一丁点乱抛的垃圾,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厕所,到处是欢声笑语,让人倍感温暖。
近年来,青白江区立足“陆海联运枢纽 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点面结合、分类施策,标本兼治、统筹推进,补齐突出短板,加快建设美丽、文明、富裕的宜居乡村,取得了良好成效。
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合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要硬件改善与软件提升双管齐下。
据了解,在青白江区110个涉农村(社区)中,除开土地整理和征占用地所涉村,目前有83个村涉及改厕,统计数据达1.3万余户。面对改厕任务数量多、时间紧的现状,青白江区努力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合力。
青白江区积极落实各级责任,明确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把手”责任制,建立了各级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注重发挥区委农工办的统筹协调作用,财政、卫健、水务、环保、住建等部门通力协作,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分工。
积极细化工作方案,在经过全面摸底群众需求、材料应用效果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美化提升行动方案》《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对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了总体部署。
积极广泛宣传动员,先后开展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美化提升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动员会和专题培训会议,抓好姚渡镇凉水村、福洪镇先锋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新型材料推广应用的现场示范,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一家做”到“大家做”的转变。
创新工作思路力推“三大革命”
厕所问题非小事,小厕所体现大文明。青白江区以群众最迫切、最关心、最期盼的入厕问题为突破口,分类推进垃圾、污水等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在推进“厕所革命”上,对分散居住农户,建设砖砌三格式化粪池、安装成品三格式化粪池等,分户治理粪污,依靠微生物降解处理,就近还田用于农业生产;对10户或50人集中居住且环保要求较高的农户,建设“三格化粪池+净化槽”收集粪污,经三格化粪池降解处理后,联网进入净化槽集中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对城镇周边的新村聚居点、旧院落,配套排污、排水管网,集中收集处理农户粪污,实现达标排放。以姚渡镇凉水村改厕示范户为“点”,以城厢镇璧峰社区等整村推进的8个村为“面”,“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截至12月底,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0665户,完成2018-2019年任务数的110%,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任务。以公厕补建、提档升级为重点,加强12座乡镇公厕规范化管理,2019年全区新建环卫公厕10座,改建11座。
在推进“污水革命”上,率先实施东支七渠系节水改造工程,整治渠道49.234公里,改善灌面39406亩,安装一体化测控槽闸9套、计量水表70余个,建立可兼容性信息化软件平台及视频监控系统,对全区5段黑臭水体49处下河排污口采取临时截污措施基本完成,黑臭河渠整治点位67处,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应集尽集、应治尽治、达标排放。依托毗河、长流河、绣川河等水系,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滨水空间。
在推进“垃圾革命”上,按照“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理”和“日产生、日清运、日处理”的工作要求,着力在垃圾分类自觉化、收集保洁常态化、转运处理专业化上下功夫。全区现有垃圾房1164座,设置新型环保垃圾箱210个、生活垃圾运输车辆65辆,维修垃圾房362座、生活垃圾压缩站3座、生活垃圾渗滤液应急处置站1座,农村生活垃圾年处置量达8万余吨。
此外,在提升村容村貌上,维护农村公路860公里,启动3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实施土坯房改造420户,川西林盘保护修复6个,配套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各村文化室、广播室、农家书屋、卫生室、文化院坝、便民服务代办站标准化建设,乡村面貌明显提升。
坚持市场运作共建共治共享
青白江区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大胆应用新型产品。充分发挥成都唯一先进材料产业园区的优势,鼓励引导顺美国际等企业组织科研团队,针对农村人居环境需求进行科技攻关,研发出一批适用的玻璃钢化粪池、花箱、座椅及树脂瓦等新型复合材料。通过技术宣传和综合对比,打消了群众“怕花钱、怕费力、怕麻烦”顾虑,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好评。目前,顺美等公司的系列先进材料产品已被成都、绵阳、凉山、阿坝等多地采用。
努力加强动态管理。坚持“属地为主、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综合监管”的原则,建立环境卫生网格管理和评先奖优体系,让农户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
着力全面发展。多方式组建农民股份合作社,盘活土地、住房、资金和劳动力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点、农家乐、农业采摘等新型业态,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协调发展。以特色农业带动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文化内涵,成都·中欧农业科技文化园已成功签约落户城厢镇,全面助力千年城厢再现活力。目前,青白江区已先后涌现出弥牟白马、城厢十八湾、福洪杏花等65个美丽宜居乡村。
农村环境大变样,美丽乡村入画来,青白江区一个个真正美丽而宜居的大美乡村正呈现人们面前。
新闻推荐
□姚锡伦20世纪初,成都是一个落后闭塞的城市。当时从法国勤工俭学回国的有志之士程子健、邹昕楷、邓典成、卢丕模...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