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霜(成都)
天坛建成于1420年,明年将迎来建坛600年。近日,天坛公园首次推出二十四节气纪念门票冬至款,在各门区限量发售1万张。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天坛公园将在每个节气当天对应推出一款纪念门票。门票上印有二十四幅节气手绘图,同时配有节气当天日照情况说明及展示图例,具有鲜明的天坛特色。
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也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天坛公园首推二十四节气纪念门票,取天坛之景、融节气之时,将天坛壮美庄严的建筑与应节气而生发的植物巧妙融合在一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挖掘传统文化,助力文旅融合。二十四节气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应该得到充分挖掘。2019年是文旅融合发展元年,文化旅游协同发展迎来崭新机遇。前不久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二十四节气门票,把节气可视化,通过美丽的外观设计实现门票的实用性与文化性并存。这也表明顺应文旅融合的时代潮流,应该“以小见大”“滴水藏海”,挖掘与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拓宽文旅融合产品思路,打造追逐美好生活的鲜活场景。
见证农业文化,保护农耕文明。“春雨惊春晴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和见证。当下,互联网、工业文明冲击着传统的农业形态,许多年轻人对农业社会感到陌生,更别提农作物生长时节方面的知识了。二十四节气文化祖祖辈辈流传,正是这样的点滴传承,可以帮助年轻人了解农耕文明的来处,唤起一代代年轻人的文化自觉,从而渐渐确立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虽然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生产的功能下降了,但它却在民族精神、习俗传承、养身健体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作用。例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原理,更是人们奋斗的指挥棒。
节气文化古为今用,是现代社会的“调节器”。如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被各种各样的工作时间、技术时间等赶着走。过于理性、匆忙的生活容易让人们感到倦怠和迷茫,节气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感受一张一弛的美好。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雅客写了关于节气的诗词歌赋,现代人可以品读诗词感受节气文化。在节气里和家人团聚,如冬至吃饺子、喝羊肉汤何尝不是感受人生美味呢?如果细细品味节气里的起居、运动、娱乐、休闲等内涵,会发现节气文化像“调节器”优化现代社会生活。二十四节气纪念门票恰如一座温馨的桥,连接古今。二十四节气,重温人与天地万物感应的古典时光。但愿我们都能在不同节气里感悟文化珍惜时间,不忘初心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
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获批成都青白江:对外开放打开更多想象新空间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铁路口岸。12月24日,成都国...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