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教育影响城市”2019成都基础教育EPC年度盛典上,青白江区申报的“构建‘厂中校’运行机制——以校企共建平行进口汽车检测与维修校外实训基地为例”获得大众与专家的一致认可,荣获年度教育创新案例奖。这也是本次盛典上,唯一一个获奖的职教创新案例。
近年来,借助蓉欧快铁、整车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自贸区等优势,青白江区正在成为平行进口车全国中转的一个“码头”。产业的落地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让专业过硬、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认证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巨大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青白江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为试点,与10余家企业共建“厂中校”项目,形成联系生产一线、校企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通过4年的运行,成功将1200余名学生送进企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9%,对口就业率达86%,用人单位满意率超过95%,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实际上,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厂中校”运行机制的成功只是青白江区教育发展路径的一个缩影。2019年以来,青白江区紧紧围绕“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始终坚持教育‘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全域品牌化、优质均衡化’发展路径,全力书写好新时代的青白江教育答卷,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学校品牌优势凸显、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良好局面。
而未来,青白江区将一如既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着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流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2年,基本构建起结构合理、机制健全、优质均衡、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布局更趋优化、教育资源更加充裕、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综合实力达到全市一流水平,初步建成与国际化青白江相匹配的现代化教育强区。
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多项经验在全国推广
今年的“构建‘厂中校’运行机制,探索校企融合新模式”拿下年度教育创新案例奖后,青白江区已经连续两年在教育创新上收获奖项,2018年,青白江区的公办幼儿园“管办评”分离体制改革获得年度创新管理奖,在这一举措下,青白江区逐步建立起“依法管理、自主办园、多元评价”的现代学前教育发展新机制,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95%以上,其改革经验也在全国推广。今年,青白江区还成功摘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幼儿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区”。
而青白江区率先探索构建的教育督导“456”工作模式,也在全国进行了推广。据了解,该区早在2012年就率先在全市建立以学段为区域的督学责任区,通过“四好”(谋划好、督导好、记录好、总结好)“五个结合”(责任区与责任校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常规督导与现场推广相结合)“六种方式”(明察暗访方式、推门听课方式、列席会议方式、座谈问卷方式、查阅资料方式、巡视校园方式),实施教育教学评估、指导、调研等相关工作,深入了解学校各个方面情况,帮助亮点比较突出或已初显特色的学校进行总结和提升,推动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助推学校向更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青白江区在改革创新激发教育活力上持续发力,在全省率先探索普职融通教育模式,建立起全省首个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培训基地,率先开展普职融通教学模式实践,为更多普高生和职高生创造毕业后“可升学、可就业”的双向选择机会,并成功举办四川省产教融合——物联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论坛、成都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建设暨普职融通资源共享现场会”以及成都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职业教育成果展等活动。今年,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还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入选“中国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竞争力中职100强”第七名。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青白江区一方面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区23所公办中小学全面推行编制“动态管理”、学校“定编核岗”、教师“择优上岗”、落聘“跨校流动”的改革举措,促进了城乡教师良性循环,激发了教师内在动力和学校办学活力。另一方面,在教师准入上,全面实行高层次教师优先引进,硕士研究生、在职优秀教师和农村音体美教师直接考核招聘,大学毕业生公开招聘等多种选人用人模式,让教师引进和选聘方式更加灵活。今年以来,全区共引进优秀教育人才118人,其中省特级教师8名(含2名正高级教师),为青白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名校领办、抱团发展
教育优质均衡硕果累累
2018年5月,成都市树德中学正式领办青白江区川化中学,双方以课程整合和课堂改革为重点,形成双方教育教学与教科研一体化,由此正式开启了区内学校的品牌化发展之路。
今年,青白江区教育局又与成实外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就成实外集团领办城厢中学、城厢学校以及设立民办学校两种模式达成一致,此后,成实外教育集团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教育教学、教改科研等方面对领办学校进行全面指导。
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青白江区除开引入知名教育品牌外,在做大做强本土教育品牌上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区内省一级示范高中大弯中学在成功创建“成都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学校”的基础上,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开展“双高合作基地”共建,并挂牌成为西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川化中学与西南政法大学签订“优秀生源基地”合作共建协议;城厢学校挂牌成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教育教学实习基地;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与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国际产业学院,构建起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青白江区在坚持“内联外引、靠大联强、品牌强校”的原则指引下,学校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多年来,青白江区始终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要求,在内联外引打造区内名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名校教育集团发展,不断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目前,该区有市级名校教育集团4个,区级名校教育集团11个,通过名校集团战略实施捆绑融合发展,集团内学校在发展规划、制度建设、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课题研究等方面联动发展,推进名校示范引领,以此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配置。
到如今,该区创建有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所、全国冬奥会特色教育示范学校4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4所、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2所、全国校园网球特色学校2所、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1所;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校1所、艺术教育特色校3所;成都市阳光体育示范校20所、艺术教育特色校6所、新优质学校11所、家庭教育示范校2所;成都市校长发展基地学校2所、教师发展基地学校3所。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建设一流教育强区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青白江区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规划优先考虑,教育用地优先落实,教育人才优先引进,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未来,青白江区也将紧紧围绕“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坚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流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核心目标,布局实施“办学条件优化、学前教育提质、品牌学校增量、名优教师领航、教师素质提升、核心素养培育、智慧教育建设、职业教育优质、教育对外开放、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构建”十大工程,全力推动青白江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老百姓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具体的发展路径上,青白江区将从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优质均衡化程度、增强教育品牌化优势、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四个方面入手,在实现教育硬件设施、教育理念手段、学校治理机制现代化的同时,提高优质均衡化程度,不断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育人质量和教育服务能力的差异,努力打造一批市民家门口的好学校。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今年的全市教育大会上,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成为热点话题,沿着这个思路,青白江区将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培育工程,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学名师团队,建成一批示范性重点校,造就一批高水平专家型名校长。
而在教育国际化方面,青白江区也将按照《青白江区教育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深入实施“蓉欧+教育”发展战略,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积极探索具有青白江特色的区域教育国际化之路。到2022年,实现中小学建立海外友好学校及外籍教师全覆盖,教育国际化实现度位居全市前列。
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青白江区将以建设“优教成都”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区域教育整体水平,努力构建“高质量教学、高品质服务、高效能治理”的教育新格局,切实提高全区教育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将青白江建成“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闻名”的教育强区。 (陈兴隆)
新闻推荐
12月21日,以“爱玩未来”为主题的2020中国太保健康养老嘉年华发布会在太平洋保险金融大厦(成都)成功举办。现场“重量级...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