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迟迟不退,不少人会渐渐生出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其实,这些都是经历疫情的正常反应。昨日,市疾控中心就如何正确疏解疫情期间的心理问题发出健康提示。
面对持续的疫情防控,有些人容易产生心烦意乱、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疲乏、入睡困难、睡眠浅及多梦等不适症状。当出现上述反应时,不要惊慌,不要过度担心,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调节:
通过向自己信任的家人和朋友陈述自己的心理反应,得到他们的安抚和理解;
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如读书、看电影、看综艺节目等,不过度关注疫情;
尝试一些平时没做过的新事物,如学做糕点或某种菜肴、画画等。学习新事物能够收获不一样的乐趣和平静。
如果发现自己处于高度焦虑中,甚至出现肌肉紧张、不自主的身体震颤或发抖,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全身无力、无法入睡等不适症状,则需要有意识地让自己放松。可以通过深呼吸、唱歌、洗热水浴、听音乐等方式让自己肌肉松弛、精神放松,从而改善症状。如果自我调节没有效果,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寻求帮助:
关注由市政务服务管理和网络理政办公室、市卫健委、市四医院等单位主办的FM91.4“心理加油站”抗疫全媒体特别节目,时间为每天20∶00至21∶00,就特殊时期的公众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拨打市长热线12345特别开通的心理咨询热线,有权威心理专家值守热线,为大家提供心理咨询。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无法自行缓解,请前往医院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本报记者 王静宇
新闻推荐
紧接01版当前,还要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用好用活成都社区、绿道、公园、景区,支持和帮助更多文化企业“走出去”,大力...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