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陶艺组合”:缝补往昔,重塑美器 成都锔瓷手艺传承人戴红艺和她的搭档陶文访谈

来源:成都日报 2020-07-13 01:43   https://www.yybnet.net/

戴红艺与老师王老邪合影

枝态系列一之烙秋

第24届国际非遗展参展作品“森巴藏红茶具”

锔瓷修补的公道杯

“陶艺组合” 二十年吴亦铮 摄影

本报记者 吴亦铮 文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提要

生活美学就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创造,是生活本身更是生活通过劳动向美的升华。“陶艺组合”让锔瓷这门普通的技术变成艺术,就是对生活美学的一种阐释。

中国有句古话——“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手艺高超的匠人利用金属“锔子”将打碎的瓷器重新修复。锔补修复后的瓷器完全不影响器物正常使用,还能“残缺美升华”,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

虽然锔瓷技艺随着时代发展变得小众,但其中承载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不容小觑。此前,作为四川唯一受邀的文创单位,成都锔瓷手艺传承人戴红艺和她的团队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第24届法国卢浮宫国际非遗博览会,他们与合作方共同完成制作的“森巴藏红非遗茶具”大受关注。

今天,我们采访了陶文和戴红艺这一对“陶艺组合”,看她们如何探索使“陶瓷+锔瓷”达到1+1>2的艺术效果的文创新方向。

嘉宾

陶文(左),产品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涌莲工作室艺术总监。1998-2014年为媒体资深设计师,曾负责《成都商报》《居周刊》《快一周》《高尔夫》《成都楼市》等成都主流报纸和杂志的美术设计。2016年至今,主创涌莲设计工作室,任涌莲产品设计师、陶艺教学导师,擅长整体艺术方案的策划和设计。

戴红艺,锔瓷手艺传承人,师从国家级非遗锔瓷传承人王老邪。产品设计师、平面设计师。1998-2015年,为成都传媒集团资深平面设计师。《成都商报》美术编辑,主创《居周刊》《快一周》等主流生活杂志。2016年至今,主创涌莲陶艺设计工作室,任产品设计师。

对话

跨界:从媒体到陶艺

记者(以下简称记):陶文和你以前都是资深媒体人,咋个会跨界来从事陶瓷艺术的?

戴红艺(以下简称戴):我们都是学美术专业出身,1998年进入报刊媒体从事美术设计工作。那时的纸媒在排版上不太讲究美术性,往往是摆成豆腐块就算成形了。我们在报刊上尝试了一些创新,较早在排版上引入美术设计的理念,得到了行业的认同。后来转到杂志,有了更大的美术设计空间。但多年的媒体从业经历让我们一直有一个遗憾,那就是,美术设计都是为内容服务,美术一直都是配角,这对我们学美术出身的设计者来说是不满足的。我们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来进一步释放自己对美术设计的理解。

2012年左右我们开始接触到陶瓷这一艺术领域,发现真的是如鱼得水,这样的设计平台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就这样跨界,成了陶瓷匠人。

记:有目的性地选择还是偶然为之?

戴:有个朋友开玩笑说,我终于知道你和陶文为什么会这么多年一起携手走到今天这一步了,她姓陶,你名字中有艺,看来你们注定就该吃“陶艺”这碗饭。

玩笑归玩笑,但第一次创业就选择陶瓷艺术,真的是冥冥中注定的事。2012年,我在三圣乡红砂村租了一间小院子,准备做一间文化主题的餐饮小院,我隔壁是李清陶艺工作室,李清老师是中国非常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蜀山窑创始人,我们上门请教,他也愿意传授我们技术,就这样开始了我们在陶瓷艺术道路上的探索。当时陶文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扑在了陶瓷艺术上。

差不多4年过后,李清将工作室迁往明月村,而我们则选择在成都市区开创工作室。2016年,我们共同创立了“涌莲”陶艺设计工作室,开始向陶瓷艺术做更深层次的探索。

记:那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锔瓷技艺的?

戴:2016年我们在“1906”创意工厂创办工作室的时候,里面还很冷清,只有两三家工作室在营业,就在那时我认识了我的老师——中国著名的锔艺大师王老邪(本名王振海),从此我就跟着王老师开始了学习锔瓷技艺。

锔瓷:将残缺美升华

记:为何你会对锔瓷技艺如此感兴趣?

戴:锔瓷和陶瓷是密不可分的关联技艺。在古代,一个陶瓷器对于普通人家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当陶瓷器出现破损的时候,往往不会扔掉,而是通过锔瓷技术将其修补起来,重新恢复其功能。

锔瓷技术的起源距今已有上千年了,《清明上河图》里都有表现。经过漫长的发展,锔瓷有24样、72种、136道技艺。锔瓷通常分为两大类,一是常活,多以修补民间生活用品为主;一是细活,所用的金刚钻小巧精致,锔钉美妙绝伦,有花钉、素钉、金钉、银钉、铜钉等。它的绝妙之处在于,锔补修复后的瓷器完全不影响器物正常使用,还能把“残缺美升华”。目前锔瓷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的老师王老邪正是非遗传承人,对于能够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是非常荣幸和自豪的。

其实“涌莲”工作室主要的工作范围是文创类的产品设计,以陶瓷为主。通过锔瓷技术,为陶瓷工艺品增加新的艺术内涵,则是我们正在探索的文创方向。陶瓷+锔瓷的创意是非常具有潜力的,能够达到1+1>2的艺术效果。

记:锔瓷作为艺术元素,它具有哪些特点?

戴:首先这是不同材料的碰撞,中国自古就记载了“金镶玉”这种不同材料结合后所产生的极高艺术价值,而陶瓷加金属,本身也是不同材料的艺术碰撞,无疑也会产生极高的艺术价值。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有人用锔瓷为陶瓷器皿赋予新的艺术美,我们今天则需要进一步探索其艺术价值。

第二,锔瓷是一种非常环保的艺术加工方式。当下许多工艺品添加艺术元素时,往往会使用胶水,这些胶水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出一些有害元素。锔瓷则是纯粹的物理连接工艺,既不容易脱落,也没有工业原料的加入。

第三,“锔”本身也是一种艺术表达,它不仅是一颗钉子那么简单,而是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根据不同瓷器的质地,镶嵌上荷叶、花朵、小鸟等,不仅增添意趣,也与陶瓷器本身的艺术特点相映成趣。

参展:闪亮在卢浮宫

记:目前你们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戴:至今我们依然在学习和探索阶段,远远还谈不上满意,如果一定要选一套大家认同较多的作品,我认为是钦成文旅委托我们做的“森巴藏红茶具”。这套茶具,我们将材料混搭、藏族文化与非遗技艺三者有机融合,创作出一套有着独特艺术表达的作品。2018年我们作为四川唯一受邀的文创机构,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第24届法国卢浮宫国际非遗博览会,这是中国的锔瓷工艺首次亮相这个展会,这套“森巴藏红茶具”在卢浮宫光耀绽放,被卢浮宫馆长让·吕布·马丁内兹私人收藏。第一次站在世界面前,在惊叹各国艺术家作品的同时,我们现场修复陶瓷也吸引了各国艺术家和媒体的极大关注。

对我们来说,“森巴藏红茶具”的成功远不是终点,它只是我们“涌莲”工作室在文创艺术设计实力上的一次对外展示,未来我们要将陶瓷艺术、锔瓷技术更加完美地呈现出来,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记:“涌莲”当下也在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

戴:是的,我们开设陶艺课,对于上课的小朋友,我们都会详细地讲解与锔瓷有关的内容,让他们对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更清晰的认识。从今天来看,效果是很好的,很多小朋友后来还拉着父母一起,更多地了解锔瓷。这种从点到面的文化普及,我认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有所裨益的。

未来我们计划针对自闭症、抑郁症患者开设相应的课程,希望通过陶艺,让他们走出阴影,拥抱更美好的人生。当然我们的能力也有限,也希望更多的机构和组织能够一起,为社会尽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

陶文:三管齐下,与众不同

记:创业艰难不言而喻,是什么让你和戴老师在陶瓷艺术上坚持下来的呢?

陶文(以下简称陶):我和戴红艺从1998年结识以来,20多年一直携手同行,真的非常难得。至于为何能够在陶瓷艺术上坚持前行,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志同道合,我们从报纸到杂志再到陶艺,一直都是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经历了无数的坎坷,面对了无数的困难,相比一人独行,两人携手并进真的是件非常幸运的事。

第二是成就感。无论是在报纸排版上尝试加入美术设计,还是在杂志上进一步放飞灵感,再或者是在陶艺上释放激情,最终能够得到认可,这都是非常让人有成就感的事,成功之前的磨难必不可少,成功带来的喜悦令人陶醉。

第三是探索欲。当你进入一个事业,你总是能够在不断深入探索中发现更多很美妙、很令人激动的新鲜感,这些新鲜感也会进一步刺激着你的探索欲,向着更高处前行。

记:对于文创产品来说,艺术家都希望做到与众不同,你们是如何在“与众不同”上做出自己的理解的?

陶:锔瓷就是我们与众不同的最显著表达。在陶瓷作品的设计上,我们都会尽量加入锔瓷的艺术表达,让产品更具个性,这本身也是我们陶瓷作品的强项。

其实在当下,要做到与众不同是很难的,往往一个设计爆红之后,很快就有“同款”出现,这样一来,耗费了大量心血的原版设计就会泯灭在众多“同款”之中,这对艺术家和艺术品本身来说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对陶瓷这样很成熟的艺术品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我们通过材料的结合,多种技艺的融合,让仿制变得困难,成本更高,这样自然而然地就不太容易有仿制品出现。此外,我们做产品时,往往不把目光放在单品上,而是做成套的文化梳理和解读,令艺术设计更具多样性,也更具独立性,进一步杜绝了仿品的出现。

我认为,在材料、工艺和配套设计上“三管齐下”,无疑是坚守住我们产品文创特点,保持“与众不同”的重要手段。

记: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历史积淀为你们的创作提供了哪些灵感?

陶:我们之前的艺术创作灵感大多来自藏文化,但我们同样不会忽略身边的文创题材。成都数千年沧海桑田,2000多年城名未改、城址未变,为这里留下了太多的文创元素,亟待后人发掘。古蜀文化、三国文化、道教文化、唐宋文化、市井文化、非遗传承,都是非常值得深入挖掘的宝贵历史财富。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要展示一个地方的文化,必须首先要发掘、了解和理解后,才能做出自己的艺术表达。如何把成都优质的文化元素做出创意和新意,表达出与众不同的点位,还需要时间去探索和规划。对此,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也做出了各种尝试,之前推出的“枝态系列”第一期陶瓷作品,反响就很好,我们计划在“枝态系列”第二期作品中,融入四川的竹文化元素。成都的文化宝藏,无疑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灵感。

手记

2020年7月6日 成都高攀路

锔瓷技艺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里,张择端就清晰地记录下了锔瓷匠人工作的场景,由此可见,锔瓷在宋代就已经相当成熟了。这一行当也被称为“锢炉匠”,在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烟火气十足。

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锔瓷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修复陶瓷器本身的使用功能,它还寄托着人文情怀,这当中有着对往昔的怀念,对旧物的不舍,也有勤俭节约的美德。明清以后,锔瓷承载的意义进一步拓展,手艺高超的锔瓷匠人所出的作品,本身就带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甚至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些破碎瓷器经锔瓷修复后,从此身价暴涨的也并不罕见。

商品的极大丰富化,让锔瓷这一古老技艺慢慢走向了小众,但进入新时代,它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开始向文创艺术不断渗透。陶文和戴红艺创立的“涌莲”陶艺设计工作室,是成都最早将锔瓷和陶艺进行结合的创意设计机构,她们设计的锔瓷文创品也走进了第24届法国卢浮宫国际非遗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随着锔瓷作品在国际展会上大放异彩,“涌莲”一炮而红,以至于有爱好者将自己购买的精美瓷器故意砸碎,带到工作室进行锔补修复,令人哭笑不得。

那天我走进“涌莲”时,正值夏日午后,工作室里,数位母亲带着孩子正在制作陶艺,欢声笑语不断。采访中,忽然走进一位年轻的外国妈妈,带着女儿,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工作室的陶瓷和锔瓷作品。戴红艺不得不道一声抱歉,起身陪同介绍。这对外国母女不仅对锔瓷作品兴趣浓厚,还反复咨询了相关课程的情况,在工作室里逗留了近半小时才离开。

我问戴红艺,平时来这里的外国人多吗?她说:“很常见,有像今天这样的散客,也有国际学校的学生。艺术是没有国界限制的,只要是美的东西就有人欣赏,能获得认同。”

新闻推荐

穿指定品牌鞋款才有资格买AJ球鞋 是仪式感还是消费歧视? 店方回应:多城市都有此“圈内惯例”

活动现场7月12日上午,在成都东风路未来中心商场外,三两成群的年轻人围在店门外,等待一场抽签。他们是前期线上中签的“...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家长们的高考2020-07-12 01:13
评论:(“陶艺组合”:缝补往昔,重塑美器 成都锔瓷手艺传承人戴红艺和她的搭档陶文访谈)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