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智安桩”,警示距离可达100米 “智安桩”在行人身上投射的红色光束,可引起驾驶员注意。
下雨或晚上,行人过斑马线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尤其是在没有信号灯的街道。不过这一情况将得到改善。7月22日晚,记者从成都市交管局了解到,成都已在全国率先使用夜间行人过街安全系统“智安桩”,为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人安全过街提供保驾护航。这个神器到底神奇在哪里?又是如何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呢?记者跟随成都交警进行了探访。
红色光束投射到行人小腿处
可引起驾驶员注意
22日晚8点30分左右,记者跟随成都市交管局民警来到成华区猛追湾游泳池门口,这里的斑马线上新安装了“智安桩”系统。现场可以看到,在行人即将进入斑马线时,传感器探测到行人,斑马线两侧的“智安桩”立刻同步投射28条明亮清晰的红色光线到行人小腿处,形成立体红色投影,引起途经此处的驾驶员注意。民警介绍,这些激光束都是安全的民用光。
新安装的过街神器,也引起路过市民的注意。“晚上视线偏暗,驾驶员不一定及时发现,行人过街的确存在安全隐患。”市民李女士说,安装了“安全过街神器”后,很多车辆隔老远就减速了,“我观察主要是这些红色光束很明显,就像行人身上移动的红灯,提醒驾驶员减速并停车礼让,安全多了。”
解决城市道路安全隐患“痛点”
夜间出行安全有保障
民警告诉记者,在一些小街区,受制于场地或其他客观原因,往往只施画了斑马线,没有安装交通信号灯。在夜间,道路行人较少,驾驶员开车速度往往较快,加上司机视线不足、光线干扰等问题,行人通过斑马线安全风险大大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成都率先引入“智能夜间人行横道安全警示装置”,在该地点试点安装并启用。
“智安桩”目前已通过“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检测中心”检测,是一款无灯控保障人行横道夜间出行安全的全新智能预警设备。通过激光探测,在过街行人即将进入斑马线的同时,“智安桩”投射红色光线到行人小腿处,形成红色区域投影;机动车驾驶员可以在照明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或视线受影响的情况下(包括对面车辆远光、雨雾天气等),远距离得到红色警示和发现行人动态,并及时做出反应,从而减少交通意外的发生。
“‘智安桩’主要应用于夜间无交通信号灯,或夜间信号灯改为黄灯闪烁的人行横道两端。它平衡了道路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和无红绿灯下的行人安全,将助力解决城市道路安全隐患‘痛点’。”成都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安全警示距离在100米以上
其他区域也将试点
据介绍,“智安桩”可在各种天气、路况和照明条件下发挥作用,有效警示司机和行人,提高司机发现行人的距离100米以上。特别在雨雪、大雾、雾霾等司机视线受阻的情况下,激光线效果更加明显。
接下来,成都交警还将依据设备使用情况和交通管理实际需求以及市民反馈的意见,再选择其他区域进行试点,并制定下一步推广运用的计划。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力 实习生 金玲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商务部公布首批5家全国示范步行街名单新华社电记者22日从商务部获悉,南京夫子庙步行街、杭州湖滨步行街、重庆解放碑步行...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