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撒哈拉主力阵容
7月26日下午4点,青羊区体育中心足球场上正在进行一场成超联赛(成都城市足球联赛中最高级别的赛事)。让围观球迷感到讶异的是,身穿红色球衣的这支球队场上11人全部都是“老外”,替补席上除了一直在站立指挥的主教练是中国人外,其他球员也都是清一色的外国人面孔。
这支“全外援”球队正是2020成超联赛的新军——成都撒哈拉足球俱乐部。成超联赛中出现外援的身影并不稀罕,但像成都撒哈拉这样35名注册球员中外国人多达30人的情况却还是第一次出现。这些不同国籍的足球爱好者因为热爱足球而走到一起,通过对成都社会足球的参与,也让他们更加热爱成都这座城市。
从事建筑业的四川小伙儿肖钧友是成都撒哈拉足球俱乐部的创始人,他目前身兼这支球队投资人、主教练、队长、球员、队务等多个职务。据肖钧友介绍,在成超注册的这35位球员来自16个不同的国家,这些球员主要由在成都上学的外国留学生、外语机构的外籍教师、青训足球机构的外籍教练组成。在对阵成都德驰的比赛中,成都撒哈拉顶在最前面的突前前锋瓦西奇身高1米97,形象上很像拜仁的神锋莱万多夫斯基,这位塞尔维亚人就是成都某青训足球机构的一名外教。
肖钧友说:“我们这支成都撒哈拉足球队成立于2015年,最早有20人,其中19名外国人,只有我一个中国人。之所以取名叫‘撒哈拉’,是因为当时球员大多数来自撒哈拉沙漠周边的国家。”
拥有16国球员的成都撒哈拉每年的投入是多少呢?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只有5万左右!肖钧友表示:“对我们来说,投入并不是最重要的。从以前打电子科大联赛到今年打成超,都是维持在每年投入5万左右,主要用在服装购置、场地费、饮用水、打友谊赛时请裁判等方面。”肖钧友告诉记者,每年这5万的投入完全是由他一人承担。他笑言,自己球队肯定是成超“最穷”的队伍。之所以能用较少费用征战成超,是因为所有球员都是义务踢球,没有工资、奖金、津贴等等。每轮比赛,成都撒哈拉的外国球员都是自己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前往赛场,偶尔的聚餐也大多是采用AA制。
今年,成都撒哈拉的球衣上印着著名的“哈雷·戴维森摩托”的标识,不少人误以为他们是“哈雷·戴维森摩托”赞助的胸前广告,感觉相当高大上。肖钧友笑着告诉记者:“其实是我们自己印着玩的,我们目前还没有胸前广告赞助,又觉得如果球衣上一片空白会很难看,所以就选了个好看点标识印上去。”他也表示,将来要是能拉到胸前广告的赞助,球队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了。
成都撒哈拉队中来自刚果的球员皮卡是西南石油大学的一名留学生,他对记者表示:“在球队没有工资没关系,大家主要是一起追寻足球的乐趣。而且,现在没有赞助商不代表将来也没有!”
成超前两轮,成都撒哈拉客场2比2战平了温江伟峰、主场1比3被卫冕冠军成都德驰逆转。记者通过现场发现,成都撒哈拉的外籍球员们身体素质一流,一些核心球员也具备不错的技战术能力,但配合方面显得较为生疏,没有太成型的战术体系,肖钧友对此也感觉较为无奈:“这些外国友人们有个特点,喜欢比赛,不喜欢训练。要组织训练是没多少人愿意来的,所以根本无法组织起日常训练。而且由于疫情的关系,我们有十多名外国球员都滞留在国外,其中有一些主力,特别是有一个可能具备在中国职业球队踢球的实力,所以对我们的实力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影响。”
成都撒哈拉已经踏上了成都城市足球联赛的最高赛场,肖钧友表示:“我当初创建球队时,就是希望通过让这些有实力的外国球员平等地来参与我们的社会足球,让比赛更加国际化,有更多的风格、特色,达到提高成都本地社会足球水平的目的,进而夯实我们业余足球的基础。”肖钧友说,正是基于这一目的,成都撒哈拉的发展目标也是扎根在本地的社会足球中,“我们不会去想今后发展成为职业球队什么的,这不太现实,但是如果今后中冠、中乙能使用外援的话,我们有球员被中冠、中乙的球队看中,作为外援参加职业联赛,那么我们也会感到骄傲的。”而今年,成都撒哈拉的目标是在成超中保级。
红星新闻记者 姜山 摄影记者 刘海韵
新闻推荐
7月27日上午10时,按照中方要求,美国驻成都总领馆闭馆。中方主管部门随后从正门进入,实行接管。在当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