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鹰眼系统”做手术视野更开阔
3D眼镜除了能让电影、游戏场景变得更真实之外,还能成为医生手术的帮手。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梁益建博士脊柱矫形团队就利用“鹰眼”系统的3D眼镜,为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完成了超精细的手术治疗。而这,也是该项技术在四川地区首次投用。
3D模型 协助模拟手术
17岁的小海(化名)是一位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入院时被诊断为“神经纤维瘤病伴极重度脊柱侧弯后凸畸形”,后凸程度达到180°、侧弯也有110°,同时还有胸廓畸形、重度肺功能受损的问题。也就是说,畸形带来的不仅仅是外观问题,还有对生命的威胁。在来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一周后,医生为其施行了“头盆环牵引术”,并在术后不断定期调整外固定高度。三个月之后,又完成了“脊柱后路松解术”并接受继续牵引。
为了能让小海重新“挺胸抬头”“活下去”,需要完成进一步的“截骨矫形”。“患者为明显角状后凸畸形,脊髓及神经根粘连明显,截骨时的风险会极大。”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博士介绍说,手术要求超高的精细化操作,以避免因脊髓、神经根等损伤造成功能障碍,甚至是瘫痪。为确保手术安全推进,团队对该患者的手术方案进行了反复讨论,并结合患者的3D打印模型进行了多次手术模拟。
3D视觉 助力精细操作
除了事先“彩排”,在正式手术中,骨科团队还派出了新“伙伴”——“鹰眼”系统。这套系统的主体是3D显微镜,可以将整个手术视野放大并投放到高清屏幕上,相应的组织、血管、脊髓神经等都能得到高清呈现。戴上3D眼镜的手术团队看向屏幕时,就犹如把手术部位放大并拉近到了眼前,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各项操作。借助于它的帮助,医生顺利为小海完成了“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胸廓成型术”。得到成功治疗的小海目前正在进一步恢复,其侧弯、后凸程度均减小至40°以内,看起来将与常人无异。
据了解,这是3D“鹰眼系统”显微镜在四川地区的首次投用。梁益建主任表示,该院收诊的几乎均是被列入“手术禁区”的极重度畸形患者,几乎都可能合并有心衰、严重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呼吸衰竭、营养状况差等不同问题,而每一个问题都在为治疗的开展设置障碍。除此之外,脊柱截骨术矫治脊柱畸形时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脊髓神经安全,而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脊髓、神经根又往往粘连明显,极易在手术时并发误伤。
借助于3D“鹰眼”,就是为了让整个手术过程变得更安全,进一步降低脊髓神经损伤风险,减少手术创伤。除此之外,它的投用对于医生团队来说也是一种保护,“不必再像过去一样持续埋头手术,可以缓解长期以往对手术医生颈椎造成的劳损。”
李诗敏 本报记者 邓晓洪 文/图
新闻推荐
绩效管理“小切口” 开辟社区治理“大路径” 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创新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
在成都有这样一个街道——地处成都高新区东南部,聚集着众多高端企业、高档写字楼和大型商超,辖区内有行政办公区、高科技产...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