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美好生活,之于创业青年,是在“少必入川”新认知下,成就青年创业梦想。
春光明媚,照在蓉城大地上,散发着浓厚的幸福气息。
这几天,有关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话题,在成都两会上热议。其中,围绕创造青年创新创业友好环境,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晴雨表。正逢创新创业的大时代,也正是青年们成就梦想的时候。他们用一台电脑联通世界,一部手机制造商机,用敏锐的眼光、创新的点子,开启着个人的“黄金时代”。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和原动力,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数据显示,“成都人才新政12条”实施至2020年4月,全市累计落户的青年人才达35万人。青年们用脚投票,让孔雀西南飞成了新时代的一道风景线。
这一切,都因成都有备而来,不仅创办了专属蓉漂的节日——“蓉漂人才日”,还创立了“蓉漂计划”“蓉漂人才荟”“蓉漂人才发展学院”“蓉漂青年人才驿站”“蓉城人才绿卡”等专属品牌,从不同维度展示着成都人才发展环境的吸引力。
一直以来,成都以宜居、休闲、烟火气被人们喜爱向往,但也因为安逸闲适的生活,衍生出了“少不入川”的说法。新时代的成都,是安逸与激情的结合,给人们一个“少必入川”的印象很有必要。正如成都市政协委员、中国西部非遗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谢飞提出的一样,要颠覆“少不入川”的历史认知,重构“少就是要入川”的新认知。让人们明白,成都不仅宜居,还更宜业。
一些代表的建议更具体,比如通过打造青年海归城市融入体验营、打造“城市机会清单”青年海归创业对接平台;在国内依托现有存量专家及增量专家,联合成都蓉漂学院及校院地平台,探索模式,激活专家动力,分产业构建培养及培训机制,完善青年人才的提升机制与向社会的输送机制;制定更加包容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为在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奖的选手提供奖励等等。
所有的建议,都围绕着为市场主体创造蓬勃发展的新机会,为新兴产业培育广泛应用的新场景,为青年人才搭建筑梦圆梦的新舞台,为广大市民提供美好生活的新体验展开。全方位为青年创业群体服务,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无疑从创业、生活等方面,解了青年群体的后顾之忧。
幸福美好生活,之于创业青年,是在“少必入川”新认知下,成就青年创业梦想;之于一座城市,就是用生活城市的品质留住人,用公园城市的影响吸引人,通过打造生活成本洼地和消费性价比高地,保持生活城市竞争优势,增强城市国际美誉度和世界影响力。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新闻推荐
市政协委员、四川创星谷创业孵化器管理公司总经理郑海峰认为,成都新经济优势赛道的发展离不开企业风险投资的助力。“加快...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