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参与到背街小巷改造中来
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事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抓好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是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城市管理工作现场会精神的重要任务,是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重大战略举措,是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之一,更是践行为人民管好城市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均衡提升的突出现实需要。
2018年是彭州市的“项目攻坚年”。彭州市城管局紧紧把握“项目注入”导向,挖掘彭州历史底蕴,融入天府文化元素,依托现有资源和设施条件,因地制宜打造天府南路、园丁巷、泰安北路、绣城路南段、隆丰镇花炭市街等背街小巷,实现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发展,提升城市公共文化和艺术气息,优化城市文化功能,为城市街道注入活力,让人民群众短期内感受到明显变化,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挖掘天府文化元素塑造风貌
走进天府南路园丁巷教育文化街区,白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风格,让你顿时仿佛穿越了,墙上“文翁治水兴学”“孔子杏坛讲学图”“彭州千里江山图”等浮雕、彩绘生动展示着彭州历史名校、文化名人、学堂书院等教育文化,“园丁育人”的独特寓意凸显;同时,每一个小区院落门口的门柱,统一配以红胡桃木金字对联及太阳能仿古铜灯,街区绿化十足,以花箱配凳子,根雕绿植作点缀,小巷整体风貌有较大的提升,还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生活闲趣。
天府南路园丁巷教育文化街区,融入尊师重教、历史名人、非遗等文化元素,彰显彭州本土文化特色,制作上墙展板24个。制作主题浮雕墙1面;在墙面绘制《孩童蹴鞠图》《书院场景图》《尊师重教故事图》等16幅墙画;在墙面展示敖平风筝、隆丰川剧、小鱼洞鱼凫文化、新兴蜀绣、桂陶文化、竹雕根雕、闹年锣鼓、剪纸等8个非遗文化;安装陶罐79个,增加绿化60余平方米。
如何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彭州的历史与文化?如何让我们的街道更有活力?在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时,这两个思考一直贯穿始终。彭州市城管局充分挖掘天府文化的底蕴,绿化从街沿延伸至墙体,让街区成为记录“园丁”故事的露天展示厅,让天府文化以图文形式跃然墙上,一幅幅厚重优雅、生态宜人的景观场景展现于眼前。
居民互动参与激发自治活力
8月14日18点多,家住天彭街道天府中路社区、致和镇双龙社区等街区的大朋友、小朋友们纷纷来到社区,为陶罐题写诗词,创作绘画,认领花草……天府南路园丁巷教育文化街区的“我做主,我参与,我为小巷文化添活力”社区居民创作活动如火如荼进行着。
经过彭州市委社治委、市城管局等主办方精心筹备活动细节,丰富完善活动内容,精细制作活动海报。由天彭街道天府中路社区、致和镇双龙社区通过张贴海报、社区微信公众号发布等形式对园丁巷各小区居民进行宣传,发动群众积极报名参与;同时,市社治委、市城管局、天彭街道、致和镇联动,通过社区为群众搭建背街小巷环境共建共治共享参与平台,让群众自己做主小区文化氛围营造、主动参与小巷文化创作,为天府南路园丁巷教育文化街区增添文化活力。
彭州市城管局联合两个社区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问卷调查、公开设计图纸等方式,在小巷设置意见收集专栏,广泛征求周边群众意见20余条,及时调整小巷设计方案,尽可能实现小巷改造方案最优化。在小巷打造过程中,老教师和小区小朋友积极参与其中,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加强。天彭街道天府中路社区、致和镇双龙社区借此契机,在社区居民中推选出园丁巷2名群众巷长,助力天府南路园丁巷教育文化街区日常精细化管理。
以示范辐射带动背街小巷整治水平提升
不仅仅是天府南路、园丁巷,彭州的背街小巷整治过程中,大多都融入了各种文化元素——泰安北路延秀小学围墙外,190余米长的景观涂鸦艺术墙,给彭州街道带来时尚轻快的现代气息;绣城路南段,以某运动中心围墙为载体,在墙面铺设仿真草皮,安装彩绘轮胎,为墙面增绿增彩,以立体人物造型生动展示健身项目,倡导全民健身运动;隆丰镇花炭市街,通过对老建筑的修复改造、新建筑的协调配套,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和社会人文等资源,整个街道活力迸发……
2018年,彭州市已完成金华东路、鹿坪街、翠湖路等6条特色街区打造。下一步,彭州市城管局将遵循“一街一特色”的原则,以“印象彭州”为主题,结合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在城区提升打造9条背街小巷,改造11个园林绿化节点。将泰安路、老马市街等背街小巷连片打造为道路品质好、美食文化氛围浓的特色餐饮文化街区;将龙兴北街打造为景观立面好、历史文化氛围浓的红色暨民俗文化街道;将四通南街、四通北街打造为融入怀旧彭州、彭州蔬菜、中和记忆(彭州旧工业文化)元素的特色街道;将新余路、新茶巷、利民巷、永兴巷以立体墙绘等形式,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邻里和谐,打造和谐文化街道。赵海燕、曹鑫
新闻推荐
早报讯(记者李玥林)9月22日晚,“月映湔江·诗咏龙门”彭州市首届中秋诗词朗诵晚会,在小鱼洞鱼凫湿地乐园开启。五大表演...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