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郫县古城镇中平村一片油菜花丛中,有一个叫“幸福农场”的家庭农场,农场主王成宇是个80后阳光男孩,他们一家五口人与青山绿水为伴,打理着30亩农田,过着田园式生活。
王成宇一家三代务农,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种植能手,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也和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6岁刚从职中机电专业毕业的王成宇并没有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选择回到农村,追随父辈的脚步,成为一名农民。如今,他和他的幸福农场正稳步前行。
订单农业 销路不愁
昨日,记者来到王成宇的幸福农场,他和他的家人正在蔬菜大棚里忙活,把地里的蔬菜幼苗一棵棵捡进一个纸筐里,“两叶一心才能要,其余的就要淘汰掉。”王成宇一边挑选一边给记者解释,两叶一心就是植物长出两片真叶和一个顶芽。记者注意到,这些蔬菜幼苗上长着两种不同的叶子。“这个是用丝瓜做砧木嫁接的苦瓜苗。”王成宇说,苦瓜幼苗很容易遭受土传病害引起枯萎,而丝瓜苗的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强,这样做就能增强苦瓜苗的抗病害能力,减少农药投入并提高单产量。
捡满了一筐,王成宇就把幼苗搬到一辆大货车里,这些幼苗将被运往成都的蒲江、邛崃、崇州等地的农户手里。“今天这是第二车了,一车能装1万多株幼苗。”这就是王成宇的订单农业。“随着农业生产高产高效的要求,为了降低生产风险,越来越多的蔬菜基地和农户选择直接购买优质蔬菜种苗种植,我们也一直采用订单农业的模式进行生产,还是不愁销路。”成都周边甚至云南、贵州、湖北等地的蔬菜基地和农户都找到王成宇,他们提供种子,王成宇则提供技术和服务帮他们育苗。
从年初开始,王成宇的家庭农场就开始接受订单,一直要忙完上半年,到7月份就开始自己种植蔬菜。王成宇说,因为农场建设了钢架大棚地暖等农业设施,突破了季节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幸福农场全年无休,实施四季轮作。如此一来,幸福农场将有限的耕地资源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农场的主要收入来源茄果类蔬菜种苗在选育的过程中,生产的也是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嫁接苗,它的价值也比传统种苗更高。
“互联网+” 农产品走得更远
10年间,王成宇已经完全融入这片土地。其实对王成宇来说,他本来可以依靠机电维修技能在外闯荡,但是他却选择了和父亲一起打造家庭农场。掌握了机电维修技能的他,能够自己组装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农场在修建地暖设施时,王成宇就自己购买材料安装,帮农场节省了2万元的建设成本。为什么选择当农民?王成宇告诉记者,一开始是家庭需要,后来则是出于对农业的热爱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现在幸福农场的致富故事早已不胫而走,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年轻人专程到农场来学习。为了将农场建设得更好,王成宇也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现代农业知识。2013年,他考取了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为农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通过培训,王成宇了解到了“互联网+”和品牌营销的意义所在。“以前就听说过,不过通过学习之后有很大的收获。”这是培训会给王成宇最直接的感受。王成宇说,“互联网+”农业是传统农业根据互联网进行必要转型,即使用互联网让生产者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种植。由于互联网可以提供新的销售渠道,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生产者利益最大化。王成宇告诉记者,他也将根据自己的家庭农场进行网上宣传,适当地增加自家幸福农场的曝光度,从而更直接地提高收益。
如今,幸福农场已经和一家高端育苗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建立了公司+农场的利益联结机制,“未来我会继续努力让农场提档升级,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对于农场的未来,王成宇满怀信心。
本报记者 黄燕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一文/图)豆瓣大鲫鱼、宫保虾仁、豆瓣瓜方、怪味豆瓣……昨日上午,郫县太清路,印象泰和园内,历时半年精心筹备的2016郫县豆瓣宴制作大赛正式启动,19家郫县知名餐饮企业组队参与比赛,比赛现...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