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继广州、沈阳之后,成都成立了全国第三家大数据管理局;截至去年底,成都市面向全市电子政务应用,集中部署75家市级部门和单位的150项应用,形成了统一的成都市电子政务云平台;截至今年2月,全国首家以公民信息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综合平台,已归集沉淀17个部门涉及的69类645项公民信息数据4.2亿条,已率先提供大数据应用服务……
随着大数据产业建设步伐加快,成都市在大数据产业链各环节都成长起一批企业,在创新应用方面也成效显著,大数据产业链已经粗具雏形。下一步,成都市将加快构建全域覆盖、特色突出、差异发展、全国领先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国内外信息资源的西部汇集中心和中国一流的数据强市。
诞生中西部首家挂牌上市大数据企业
今年2月,成都市映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电子商务大数据企业,也是中西部首家挂牌上市的大数据企业。作为“四川省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和成都市重点培育的大数据企业之一,映潮科技通过技术与产品的不断创新,已成为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领域的翘楚。
据了解,该公司使用127台云服务器,对全国3072家主流电商平台进行分析,电商平台分析数量全国居首,日均处理信息已达2亿条,总数据量达100TB。通过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和百余种数据算法模型对全国电子商务行业数据进行采集、挖掘与分析,为政府、行业机构和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提供可依赖、可落地的大数据应用服务,满足其在战略决策、市场研判、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同样是成都市重点培育的大数据企业,成立于2013年7月的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BBD),其团队在《大数据时代》中文版译者周涛教授带领下,已经完成C轮融资。截至目前,公司数据采集网络遍布全球,已覆盖2300万家企业法人主体的基本数据,建立了最全面的工商、诉讼、专利、招聘、社交、招中标数据库。其自主研发、具备国际领先标准的企业全息画像搜索引擎HIGGS Credit(浩格云信),通过大数据的网络拓扑结构图,能快速地识别企业风险。
以映潮科技、BBD为代表,包括数联寻英、三泰铭品等一大批初创型企业利用关键技术和人才优势,自主创新开展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并快速成长壮大;银海、兴政、勤智等大量传统信息化集成及互联网企业纷纷瞄准大数据应用的广阔前景,已经或正在谋求转型升级加入大数据行列。在研发领域,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财大和成都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了专门的大数据研究机构,在关键技术和应用研发上采用新理论、新方法,探索大数据工程技术应用的方向与途径,研究成果已经或正在投入平台化应用。
成立首只大数据创投基金
光网城市、无线城市、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大型数据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满足数据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为大数据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智能交通、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两化融合等领域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入,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广阔市场;研究制定《关于深入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意见》,启动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政务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利用提供必要的平台支撑……可以说,发展大数据产业,成都有基础、有优势。
为助力大数据产业发展,去年8月,“创业天府·菁蓉汇”崇州大数据专场上,成都首只大数据基金——四川新同德大数据产业创投基金成立,“定投”大数据产业,未来将投资30多家与大数据应用开发相关的企业,并力促这些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在筹备阶段,就有多家公司表示了浓厚兴趣,纷纷加入,原定的1.5亿元规模基金总额一夜之间增长至2.5亿元。
作为成都大数据先行区,崇州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大数据产业园详细规划,并出台了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探索PPP模式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目前,崇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在全国初步形成影响,先后与微软、中兴通讯、成都工投集团、勤智数码、国信安、广州云润、成电医星、康芬戴斯、电子科大大数据研究中心等51家公司和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注册落户34家(包括众创空间孵化落地的23家企业),入住IPC枢纽大楼17家,初步形成大数据产业聚集发展的良好势头。
根据规划,到2020年,崇州将建成四川省信息安全(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形成超过30万平方米的产业发展载体,吸纳就业约3万人,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形成立足西部、服务全国的大数据生产中心和智慧城市服务基地,打造中国县域经济大数据转型升级示范区。
获批全省首家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
今年1月4日,成都市郫县大数据产业园获批四川省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全省首家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据了解,围绕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郫县大数据产业园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着力培育大数据生态环境,支撑大数据产业发展。目前,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数码港、浪潮集团等大数据项目纷纷签约,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成都市大数据产业研究院等相继落户郫县。
为进一步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2015年,继广州、沈阳之后,成都市成立全国第三个大数据管理局,主要负责拟定全市大数据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等。
下一步,成都市将结合自身实际,以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为重点,以大数据创新创业发展为主线,以大数据产业载体建设为依托,以大数据示范应用为牵引,积极推进完善全市大数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加快构建全域覆盖、特色突出、差异发展、全国领先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全面推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和经济转型升级,到2020年,全面建成国内外信息资源的西部汇集中心和中国一流的数据强市。
【大数据·大家谈】
北京清博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EO郎清平:
未来一定是大数据的市场。比如在商业应用上,电网公司掌握着用电数据,不仅仅是简单的交电费,还包含有小区空置率等信息,而这是房地产市场所需要的信息。就全球而言,我国目前还处于大数据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的数据孤岛,潜力不可估量。在没有裂变式产品的情况下,创业型大数据企业要沉下心来,在各自分众的垂直领域深耕。
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周涛教授:
短信、通信、微博、社交网络、手机APP数据等等,碎片数据的整合,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让数据产生更大价值,这才是大数据时代所要研究和关注的核心。对于创业者而言,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数据形态和数据关联形态根本性转变潜在的挖掘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这个垂直领域深耕互联网+创业,才能赢得市场。
“大数据之父”、《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以前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和认知,是基于非常少量的数据,而现在,我们处在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它让我们在分析信息时有了巨大的转变。我们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也不再热衷于追求精确度,而是从整体把握其发展方向。
本报记者 钟文 杨彩华
新闻推荐
3月15日,《成都市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充分评估成都未来在国内国际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现有发展基础,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及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