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民,男,四川成都都江堰市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都江堰市作协副主席)
□何民
自记事起,常听老人讲“郫县胡豆瓣,温江白酱油”,那时郫县豆瓣就已深入记忆。那时候,每逢过年、过节才会有郫县豆瓣熬的回锅肉,菜一出锅,整个村子都香遍了。
四十年前,第一次到岳母家做客,礼物是少不了的。带点什么礼物呢?那时候物资尚不丰富,贵的买不起,便宜的又不好意思拿出手。我犹豫再三买了两袋郫县豆瓣,外加两瓶茅梨酒,惴惴不安地来到了贵州丈母娘家,对岳母大人说:“鹃城牌”郫县豆瓣,川菜之魂,金贵得很,熬回锅肉,那是一级棒哦。
一级棒是句上海话,丈母娘所在企业是从上海内迁到贵州的三线军工厂,上海话是厂里的“官方语言”,我也拣到了一两句。那时候“上海产”就是质量好的代名词,岳母家用的大多数是上海货,这几毛钱一袋的郫县豆瓣,不知能否讨得岳母欢心,我心里忐忑不安。
让人意想不到,这郫县豆瓣竟在厂里的家属区大放异彩。岳母听我说带回的“鹃城牌”郫县豆瓣熬回锅肉美味,那天特地从沙湾镇买了一块五花肉,让我做一次四川回锅肉来尝尝。我自然不敢怠慢,在家从来不讲究刀功的我,那天把肉切得很薄,熬起灯盏窝,放入豆瓣、豆豉和蒜苗后,不一会儿就听见走廊上有人在嚷嚷:哪家在炒肉,太香了!那时候岳母住的房子是通走廊的筒子楼,一到煮饭时间,左邻右舍都听得见锅碗铲子的叮当声。丈母娘听见嚷嚷,得意地端起刚炒出的回锅肉,走出门说:不是炒,是熬,我家二女婿做的,尝尝。在大家的啧啧声中,丈母娘得意地拿出郫县豆瓣的袋子,指着“鹃城牌”几个字说:这是我二女婿从四川带来的,没有
这郫县豆瓣,做不出正宗的四川回锅肉。后来,邻居们都请丈母娘托我从四川带回“鹃城牌”郫县豆瓣。
从此,只要到贵州,郫县豆瓣就成了我的必备礼物。再后来,没去贵州也得年年邮寄。丈母娘来信说,每次都不够分,熟人朋友都想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记得有一次我要到贵州出差,丈母娘来信说:你啥也别买了,就带点郫县豆瓣来吧。信的末尾还加了一句:多带点,不然不够分。那次我借了特大的旅行袋,买了五十多包“鹃城牌”郫县豆瓣,还有十包小篾筐2斤装的。那时年轻,我吭哧吭哧地给丈母娘背去。在火车上,只要路人多盯旅行包几眼,我就害怕别人怀疑我是做坏事的。在遵义下火车时,旅行袋的提手都给拎断了。
后来物资丰富了,交通物流也方便了,郫县豆瓣从四川走向了全国,各处商店和超市都可以买到,我本以为这豆瓣礼就可以免了,有两年时间没给岳母寄。谁知丈母娘竟打来电话抱怨:“怎么没寄郫县豆瓣了呢?”我告知岳母超市就可买到,可她却一定要我在郫县买,而且要“鹃城牌”,那个竹篾筐装的最好。我们不敢怠慢,立马快递了几包“鹃城牌”郫县豆瓣到贵州。
再后来丈母娘过世了,她培养的郫县豆瓣情结在兄弟姐妹间生根发芽。远在上海的大姐每次都说:“我不期待任何的伴手礼,最期待你们带来的“鹃城牌”郫县豆瓣。”
如今,我的兄弟姐妹已安家于全国各地,而“鹃城牌”郫县豆瓣无形中已成为我们维系亲情的纽带。它对于我们家族来说,不仅仅是生活的调味料,更是亲情的“调味品”。看来,这“鹃城牌”得一直送下去了!
新闻推荐
一个跨区乡村振兴博览园,两套规划,后期该如何建设发展呢?这是近期成都市各区(市)县召开现场办公会时,区(市)县相关负责人提出的问...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