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粟新林 实习记者 祝箫) 在郫都区,只需递交一次资料,即可实现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路”,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等14项惠民惠农资金精准到户。“这一切都得益于郫都区探索实施的‘大数据+一卡通’工程。”郫都区纪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平台涉及的项目一共有41项,现第一批14项已先行上线,明年6月,该平台其余27个项目将全部上线,届时将实现41项全覆盖。
据了解,郫都区探索实施的“大数据+一卡通”工程,是以“一卡通”大数据业务运行监管平台为载体,惠民惠农补贴资金申请、审批、发放、监督为框架,创新惠民惠农补贴资金运行中的权力制约和监督监管体系。郫都区从审批要素入手,从不同渠道采集多种数据,首批打通成都市公安、民政、房管、地税、教育、法院、农委7个部门9类3.2亿条“云上”数据,连接650余万条本地数据,利用大数据异常预警、快速比对、信息核查、趋势分析等技术优势,创新权力规范与约束机制。
“平台使用后,极大简化了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促使权力适度‘瘦身’,提升服务效率,各项补贴审批到发放所需时间周期缩短了30%-50%。”该负责人介绍,平台还开通了收款短信提醒,资金到账后将短信提醒群众补贴项目和具体金额让每一分“救命钱”“造血钱”都进到群众的口袋里。
新闻推荐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张想玲)眼看着就要到年底了,大家期盼已久的地铁3号线二三期,将于本月开通试运营。届时从成都市区就可以...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