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走过玉林街道“家风银行” 摄影 王欢
“事实上,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很多。企业向所在社区的基金捐款,善举发挥的效能看得见、摸得着,反过来也有效地增进了企业和社区之间的互信。”“成都青年可以为基层治理提供更专业有效的志愿服务。”“大力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加大培养力度,争取在2020年前,全市涉外法律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达200名,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律师达100人”……连日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在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的讲话在会场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各界政协委员发挥各自所长,围绕社区发展治理、营商环境提升等话题,提出了许多颇具建设性的好建议好办法。
关键词:社区发展治理
市政协委员、成华区猛追湾街道祥和里社区主任 陈燕
减负赋能增效要做好“加减法” 建议全市设立“社区发展基金”
“企业向所在社区的基金捐款,善举发挥的效能看得见、摸得着,反过来也有效地增进了企业和社区之间的互信。”
今年的重点工作中,成都提出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化“一核三治,共建共享”新型社区治理机制,深化街道(乡镇)、社区(村)减负赋能增效。对此,市政协委员、成华区猛追湾街道祥和里社区主任陈燕想在两会期间与相关部门及各界委员探讨。
陈燕认为,社区(村)的减负赋能增效需要做好“加减法”。她建议,“加”社区两委依法依规动员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减”政府下沉的行政工作。“因为每天法定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三分之二都不得不被我们用来填写各种报表、台账、汇报、工作痕迹等等。实际情况就是我们的工作时间常常会达到一天12小时,甚至更多。”把时间匀出来,做怎样的自治活动?陈燕今年也带来了一些提案,例如就社区企业如何有效地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她建议,成立社区发展基金。“去年,我们祥和里社区已经做了一些探索,效果不错。”
一个典型的案例:社区里有一位80岁的失独老人。因中过风,老人行动不太方便。因每月可领2000多元的养老金,她的日常开销不成问题,但她还需要有人陪她说说话,帮她做一些费体力的家务活儿,因此向社区求助。祥和里社区两委只有10个人,而社区居民却有2.5万人,如果类似的难处都靠两委去点对点帮扶,难以成效。而光靠志愿者也很难给老人提供稳定的、专业的帮助。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陈燕联动了省市区三级政协力量,通过社区专项基金平台开展募捐活动,获得了爱心企业的积极响应。社区随即通过比选,用爱心企业提供的每年4000元捐款,从养老服务机构给老人订购了一套定制化的上门服务。工作人员每周上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等。每次服务之后,工作人员都会把服务时拍的照片和经老人按手印确认的简报发给社区,社区定期把信息汇总,然后上传到社区基金的信息平台进行公示,最后才向养老服务机构付款。
“事实上,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很多。过去,慈善圈出了一些问题,导致大家不信任。通过成立社区发展基金的方式,可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增加信任,规避风险。而且企业向所在社区的基金捐款,善举发挥的效能看得见、摸得着,反过来也有效地增进了企业和社区之间的互信。”陈燕建议,在全市推广设立“社区(村)发展基金”这一自治措施。
关键词:友善公益
市政协委员、共青团郫都区委书记 刘旭
百万学子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是成都社区治理的优势
“助推社区发展治理,成都青年大有可为。”
同样是助推社区发展治理,市政协委员、共青团郫都区委书记刘旭认为,“成都青年大有可为。”刘旭说,成都高校云集,引导高校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百万青年加盟志愿服务组织,是成都青年服务社区治理的优势,“成都青年可以为基层治理提供更专业有效的志愿服务。”
“通过调研,我对标了深圳、杭州,发现成都青年有效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刘旭表示,可建立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库,收集整理满足街道、社区和乡村振兴农村社区化需求的个性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项目。聚焦“三城三都”、天府文化社区传播、国际化社区生活、社区“三关爱”、社区心理辅导、社区环保、社区新消费场景等十个重点项目,培育评选青年志愿标兵、特色化品牌,带动百万高校、企业和城乡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关键词:营商环境
市政协常委、四川广力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 蒲虎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 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
“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涉外法律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成都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正在推进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在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提出,希望政协委员踊跃参与国际战略通道、国际供应链体系、国际投资贸易平台和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支持成都加快在世界城市体系中争先进位。市政协常委、四川广力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蒲虎认为,“在成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涉外法律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据蒲虎介绍,2017年,成都共完成涉外法律服务1.8万次,涉外法律服务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思想认识、扶持力度、人才数量、服务环境等层面都有待提高。例如,人才方面,目前成都已经建立了“成都市涉外法律领军人才库”,有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50名,但开展涉外法律服务的律师不足50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这样享有声誉的国际贸易争端处理机构也还没有入驻成都。
“各部门应充分认识涉外法律服务在推进全域开放和自贸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尽快列出专项经费支持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支持优秀青年律师到境外法律院校、知名律所机构学习交流。”蒲虎建议,大力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加大培养力度,争取在2020年前,全市涉外法律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达200名,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律师达100人;争取尽快引进贸仲等知名仲裁机构在成都设立国际仲裁中心,加强成都仲裁委处理涉外商事纠纷的能力建设;支持引进境外知名律所在成都开设代表处或者与成都本地律所建立深度合作;争取港澳地区律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律所和本地律所联营试点;推进贸仲、“一带一路”国际贸易调解中心、“一带一路”外国法查明中心尽快入驻;建设国际纠纷解决中心、中外法治文化交流中心、“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研究中心。蒲虎认为,可考虑依托位于高新区的中国—欧洲中心,打造一个成都涉外法律服务中心。
成都晚报记者 薛欢 滕杨
新闻推荐
成都夫妇帮忙带娃 湖北来蓉夫妇:感受到家人的温暖 做稳了生意 收获了亲情
时光飞逝,转眼间,安安已经三岁。看着手机里的张张照片,当初那个小奶娃,如今已长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帅哥,张阿姨不禁扬起了嘴角,“...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