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力是决定城市高度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千百年来,成都在传承辉煌的中华文化,延续灿烂的巴蜀文脉中,孕育出特质鲜明、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快塑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推动天府文化走向世界等方面聚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那么,成都将如何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市两会期间,来自成都市各领域的多位人大代表围绕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深入思考、展开热议,提出了一个个“金点子”。
市人大代表、邛窑大师工作站及国际交流中心执行主持 李清泉:
推动“邛窑+” 让陶瓷文化走进市民日常生活
聚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成都市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市人大代表、邛窑大师工作站及国际交流中心执行主持李清泉对于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天府文化走向世界非常关注。他告诉记者,2019年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园将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包括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IP、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化展览、建立高校实习基地等,以此推动邛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创的开发、利用。“现在我们有以色列、美国、韩国等国际艺术家的入驻,下一步计划引入日本的九谷烧、有田烧等陶瓷,包括日、韩双年展等IP,在其中植入邛窑。”在加强国际交流的同时,李清泉表示,还要将邛窑这个IP做活。他说,陶瓷的融合感很高,生活化也比较强,希望推动邛窑的跨界融合,实现“邛窑+”。“例如邛窑+川菜、邛窑+川酒等,将之融合在一起,让陶瓷走入市民的生活之中,将陶瓷文化发扬光大。”
市人大代表、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馆长 许燎源:
强化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创造 推动城市美学发展
市人大代表、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馆长许燎源认为,成都聚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能够让成都的文化生态变得更好,让文化艺术自由生长,并能够为市民感受到更多的生活美学。从自身经验来说,许燎源表示,在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设中,强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创造是城市美学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不仅仅是传统的小品、亭子这样的概念,而是应该提炼、提升东方文化,走向未来。在我看来,成都深厚的传统文化养育出来的当代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内涵,这是塑造城市美学的优势。”
许燎源认为,天府文化中提到的优雅时尚,其实是人们美好追求的终极目的。“人生在世,就是要追求美好生活。就像当前天府绿道的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打造,所有城市美感的塑造,都是为了‘幸福’二字。”而他认为,这种以人为本的工作方式,是追求幸福生活的具体步骤,也正好契合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全力促进“有感发展”。“我一直在研究城市美学方面的课题,今年也将带来更多关于城市美学的作品,希望把更好的艺术带到生活中,建立任何城市之间的美好关系。让市民可以更有幸福感、更有情趣,在精神上得到享受。”
市人大代表、郫都区古城镇鸟笼竹编工匠协会会长 王明文:
通过产业化的创新 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天府手艺振兴行动,把民间习俗、民间手艺等融入日常生活,实现活态传承,这一点令我印象深刻。”作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鸟笼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王明文认为,当前,要大力传承发展天府文化,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风民俗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而这离不开在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下,通过产业化的创新来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
“非遗历史悠久、资源种类众多,就我们郫都区而言就有郫县豆瓣的传统制作技艺、望丛赛歌会、古城综编等非遗资源。但是,由于非遗独特的活态传承等特点,使得许多非遗随着传承人的去世而消亡,或者濒临消亡,这也引起了许多非遗文化传承人和政府的重视。”王明文表示,由于非遗家庭作坊式生产、家族沿袭传承等特点,以及把非遗作为自己家族或家庭谋生手段的认知,使得许多优秀的非遗产品“藏在深闺人未识”。对此,通过开展天府手艺振兴这一统一的行动,可以让大家认识到非遗不仅仅属于传承人,还属于广大人民群众,传承人有责任和义务让非遗走进更多群众的生活。
王明文建议,由于非遗的不同形态、不同技艺,并不是所有的非遗都能实现产业化,手工艺品、生产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非遗更有可能实现产业化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在促进民间手艺、非遗传承发展时就要根据不同非遗的工艺特点、市场需求等,有针对性开展产业化,与此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产业化发展,可以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非遗产业化示范基地,积极提供资金、人才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使其真正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从而助力天府文化保护传承。
成都晚报记者 罗斯 叶飞鸿
新闻推荐
河南省人大代表、新密市长张红伟。央广网图在今年河南省两会期间,河南省人大代表、新密市长张红伟1月17日接受当地媒体《...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