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燕(郫都区)
阴郁的雨天,坐在家里一边烤排骨,一边随手刷着微博,无意中刷到这样一条视频:朱大爷从成都去河南陪儿子过年,因为儿子最爱吃橘子,他于是背了六七十斤橘子,还特意买了30棵橘子树给儿子送去,这样以后儿子就可以吃到家乡的橘子了。
很多网友觉得老人太迂执:现在想吃什么,还有哪里买不到的?或者,顺丰快递那么方便,又花不了几个钱,干吗要自己背着?我们这一代人和老人之间,思想观念已经相差太大了。老人总觉得,自己种的橘子,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是天下最好的,外面卖的哪里可能比得上?
以前我在广东上班,爸妈经常要从四川到广东来过年。每一次来时,妈妈总是装了满满一箱子好吃的:腊肉、香肠、腊猪头,杀好冻硬的土鸡,在火锅店打包冻好的火锅底料,自制的萝卜干、豆腐干、糟豆腐等下饭的小菜,自家泡菜坛子里捞出来的老酸菜,我最爱吃的新鲜冬寒菜,花椒粉、辣椒粉、卤料、香料等各式调味品……其实很多东西在广东也买得到,但妈妈就是觉得不正宗。肉也不正宗,味道也不正宗,调料更不正宗了。这样,岂不白白糟蹋了她的手艺?
爸妈一来,整个屋子就热闹了。腊肉、香肠在箱子里闷久了,需要晾一晾。妈妈给我选的,都是上好的坐墩肉,一条条切得均匀、平整;香肠则80%都是瘦肉,往阳台上一挂,广东的冬阳一照,红艳艳的,吱吱地冒油,惹得路过的人驻足观看,口水长流。空空的冰箱也一下塞满了,厨房里开始出现乒乒乓乓的剁鸡块的声音。母亲一开始做饭,整栋楼都香了,而对面楼里的,就开始打喷嚏、咳嗽——实在是受不了四川的辣椒的味道啊。
这一趟带来的腊肉香肠,够吃一个新年了,经常要吃到三四月。如果过完年他们回去了,我自己能吃半年。其实离开老家多年,我早已习惯了广东清淡的饮食,有时还觉得腊肉、香肠、萝卜干之类盐分太重不那么健康,宁愿吃新鲜的。想想他们从买肉、腌肉、熏干到装箱,到费劲地搬进后备厢,再搬到机场检查处,再抬上机场大巴,最后拉到屋里……就觉得有些不安和内疚。
我是做了母亲之后,才开始学习做饭。10个月的宝宝需要吃鱼增加营养,于是第一次学做清蒸鱼。剖鱼、去鳞,洗净后浇上酱油,撒上葱丝。蒸出来后,我在旁边细细挑刺,儿子慢慢地吃。后来母亲过来照顾我们,更是变着法儿地做好吃的,酸菜鱼、酸菜肥肠、青椒黄焖鸭、口水鸡……眼看着儿子一天天胖了起来。
再后来我到了美国,不大习惯这边的饮食,直到我从中国城买回郫县豆瓣、老干妈、生粉、辣椒粉等各式调料,生活才算有了一点起色。每天预算着儿子放学回家的时间,早早地备好料。回来问好之后,下一句必是:“饿了吗?”他的回答也从无意外:“饿了。”一阵翻炒之后,屋子里菜香四溢。看他盛了一大碗,吃得津津有味,之前做菜的麻烦似乎都微不足道了。
每天变着法地做,也尝试营养搭配,渐渐觉得自己和妈妈相像起来。 或许,再过20年,我也会跨越几个州,开着车给儿子送去自家菜园里种的番茄。“超市买的哪有自己家种的好。”儿子不耐烦地搬下来,一边搬一边嘟囔:“太多了,这得吃一个月吧,吃不完坏了。”我站在一边,有点怯怯的,然而幸福地笑了。
新闻推荐
陌上花开项目效果图.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从郫都区获悉,作为该区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项目规模约8200亩的陌...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