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英
政府花钱兴办社区图书室,一是要让更多群众享受公共教育资源,二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然而,目前的社区图书室普遍存在冷冷清清,少人问津的现象。究其原因,虽然与人们的阅读习惯有一定关系,但社区图书室存在的图书品种单一陈旧、服务水平不高、开放时间不合理等问题也占很大原因。
与大型公共图书馆相比,社区图书室有着与读者距离比较近,借阅、还书比较方便的优势。如何扬长避短?一些社区努力做着积极探索。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晓了解社区图书室的存在,成都市锦江区桂馨社区图书室把公益课堂作为常驻项目,“孩子来这里上课,家长肯定会陪着来,一举两得。”变不知晓为天天见的日常行为,加深了社区群众对图书室的认识。同时,桂馨社区图书室还针对社区的老年和儿童调整了藏书结构,借阅量提高了,人气也就聚了起来。
而成都温江区西街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流动书屋”项目,通过一年内为社区居民提供“流动”借阅服务20次的方式,也让书屋 “流动”起来。既没让政府花冤枉钱,也让社区群众得了实惠,可谓花钱花在了刀刃上。
从问卷调查来看,群众并非没有读书需求,社区图书室也并非没有读者,关键在于怎么做。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莉这几天,温江区涌泉街道洪江村的村支部书记杨春庆手机“很忙”,不少在当地做生意的老板纷纷致电,要求提供“赞助”:重阳节将至,他们想出钱为老人们“摆酒碗”、搞文艺演出,再送上小礼物。...
温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温江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