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你们了,经常陪我们去看病,我和老伴年龄都大了,儿子也不在了,没想到还能得到这么好的关怀和照顾。”当看到温江区公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志愿者来接自己看病时,合江社区二组居民蔡春发高兴地说道。如今,在公平街道,像蔡春发一样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越来越多了。
“私人定制”
畅享智能化服务
今年78岁的蔡春发是个驼背老人,其妻子患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儿子于2005年因病去世。由于蔡春发老人的特殊情况,他成了公平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服务对象。服务中心为蔡春发开设了“私人定制”专项服务,制定了家庭服务计划表,包括家政服务1月1次,陪同就医2月1次,物资代购1月1次,个人卫生服务1月1次,家庭设施维修服务2月1次以及安全隐患排查、心理慰藉、电话关怀等服务项目。
同时,社区工作人员还为老人发放了定制手机,上边有简化求助所用的“平安键”。紧急情况下,按下手机背部的“平安键”,就可以启用“紧急呼援”功能联系客服平台,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开设10多个项目
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
“本项目是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托温江区康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仅针对街道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进行前期试行。”据公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私人定制”专项服务和“一键通”简化求助系统,街道还建立了服务记实考核制度,并联合辖区四川农业大学学生、社区党员、青年志愿者,组建了一支600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按服务内容分为民情联络、家政服务、爱心义诊、敬老服务4类社区志愿服务小分队,实现服务便利和服务效益最大化,并开设紧急救援、健康咨询、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党员活动、养护服务等10多个项目,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叫必到、有难必帮”。
涂洲 本报记者 李娟
新闻推荐
本报讯(潘海宏记者刘浏)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引领作用,温江区标准化委员会近日召开了成立大会,标委会由区级33个部门和3个园区管委会主管领导组成。温江区政府有关领导要求,...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