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家住温江区和盛镇渡桥村1组的村民叶培根一家都很高兴。今年10月,叶培根在自家花木地里栽培蘑菇,如今喜获丰收。这段时间以来,他每天都要采摘几十斤大球盖菇到市场上销售。
“今年花木销售不景气,地里闲着也是闲着,林下栽培蘑菇来销售,可多挣些钱。这种大球盖菇产量高、技术含量低,容易掌握,每亩可获利润上万元。”叶培根说道,“食用菌在出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增强树木的光合作用。菌种废料能改善树木根部营养,促进树木生长,可谓一举多得。”
林下套种
花木种植的二次开发
昨日记者在温江区和盛镇渡桥村看到,一片桂花、香樟林中,树下空地种植的大球盖菇已经可以采摘。这种大球盖菇今年10月开始栽培,12月初便出菇成熟。据了解,随着温度逐渐降低,菌丝体的代谢也随之减缓,养菌时间、出菇时间和出菇过程都相对延长,但大球盖菇可以采摘到明年5月。
和盛镇渡桥村是一个纯农业村,3000多亩土地都是用于栽种花木,近两年来,花木行情不景气,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和盛镇渡桥村村委会班子进行了积极思考和调研。6月初,和盛镇“两新”党组织——渡桥村益佳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联盟作用,与该区农发局党支部决定在渡桥村试点发展林下经济。“林业发展带来了丰富的林地资源,也带来了林下闲置土地如何利用的问题,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有效利用了花木种植空间,也是花木种植的第二次开发。”和盛镇渡桥村书记徐林介绍。
专家算账
一亩一季收入一万多
“一米以上的林间距,树杆高两到三米,50%-80%的遮荫度就可以栽培。”市农林科学院专家介绍,菌类一年可以在春秋两季种,50天就可以成熟,菌种每亩5000元,栽培料每亩5000元,人工成本每亩2000元,一亩的总成本约12000元,一亩林地产菇5000斤,每斤的价格在5-8元,即使按最低的价格5元计算,一亩林地收入25000元,除去12000元的成本,农户还挣13000元,经济效益特别高,并且栽培料直接填在林地里,还可促进树木发展。
该村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村是试点,栽培了12亩的大球盖菇、竹荪、羊肚菌等,实践证明,林菌间作的模式对树木和食用菌的生长都非常有利,林、菌可以在光、温、水、气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明年,我们将在全村扩大栽培范围,以提高农户收入。”
林菌间作只是温江花木产业寻找的出路之一,记者同时从温江区农发局了解到,该区在省农科院、市农林科学院的技术指导下,在永宁、万春、和盛镇等花木主产区开展了花木地套种魔芋、食用菌和铁皮石斛、“黄精”“白芨”等试验种植和示范推广,效果明显,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
黄艳 本报记者 李娟 文/图
新闻推荐
近日,温江区柳城街道关工委联合航天路社区和“成都托爱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开展“2016暖冬”系列活动——送温暖进凉山。此次活动共招募了15名志愿者一起前往凉山州送温暖。本次活动目的地是凉山州...
温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温江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