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约30亿元,将构建服务于医学、医疗、医药‘三医融合\’的创新创业、产业促进平台,打造国内生物医学创新创业高地。”日前,成都医学城创新中心项目宣布启动。“作为成都医学城科技创新基地的首期项目,创新中心启动意味着为新药开发提供极大便利,对成都医学城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成都医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该区正依托医科总部打造国家级精准医学孵化器为契机,抓紧建设成都医学城创新中心,着力构建梯级式孵化体系,探索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逐步完善了科技创新、领军企业、校地合作、人才储备、金融支撑等政策体系,创新创业环境日益良好。
“我们将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转型的核心动力,通过创新创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温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三宜一化”卫星城定位,建设国内知名、西部领先的“三医融合”创新创业高地,打造具有示范引领的创新型城市。全力助推“创新改革开放、三医融合产业、便捷高效畅通、天蓝地绿亲水、文明和谐幸福”的“五个之城”建设。
两大工程
夯实创新创业载体
载体建设是创新创业的必备条件。为此,温江区今年特地启动了两大创新引领工程,即“三医融合”创新载体工程,包括启动成都医学城创新中心建设、优化成都生物医学创客中心和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互联网金融小镇)工程。
记者了解到,成都医学城科技创新基地被列为成都五个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区之一,作为成都医学城科技创新基地首期项目,成都医学城创新中心将建设服务于“三医融合”的研发、中试、生产、办公、展示、交易、会议等功能载体,打造技术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人才服务、政务及孵化服务五大服务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生物医学创客中心位于成都医学城医科总部,是中国首个投资型的、以移动医疗为主方向的生物医学创客中心,在去年10月举行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备受追捧,成为生物医学创客们成就梦想的最佳发展空间。“目前,该中心已建成载体面积2500平方米,聘请国内顶尖医学领域创业导师20余名,接收入驻申请30余份,正式入驻创客团队9个,搭建起了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为一体的全链条生物医学孵化体系。”成都医学城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温江区还将启动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互联网金融小镇)建设,与西南财大合作,积极吸引各类P2P、P2B、股权众筹等新型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咨询机构和各类基金等入驻中心,根据重点产业和区内创新型企业需求,匹配天使投资、担保、打包贷款、中小企业集合债或集合票据等金融产品,助力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
同时,建立西财互联网金融创客空间,吸引西财校友、青年老师、在校学生入驻创客空间孵化项目,开办金融咨询服务机构。加快引入和建设一批金融领域重点项目,实现高端创新资源加快聚集,打造以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互联网金融小镇)为核心的环西南财大知识经济圈。
科技+金融
发动创新创业“引擎”
5月,一场以“科技”+“金融”的创新创业分享会在成都医学城医科总部精彩上演。来自区内外的众多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创业团队、创业大学生、“三医”类创新创业企业齐聚一堂面对面交流,合力寻求快速发展的可行路径。
“举办此次分享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转动科技金融‘魔方\’,发动创新创业‘引擎\’,帮助企业和创客快速破解融资难题,助推温江加速步入‘创时代\’,走出一条促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的温江路径。”温江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分享会很有意义,可以让我们这样的企业快速找到融资渠道。”成都峰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旭告诉记者,自从去年9月参加了“创业天府·菁蓉会·成都医学城”专场活动后,自己的创业之路就像装上了喷气发动机。
去年10月,宋旭带领他的团队决定入驻成都医学城医科总部;11月,他的Direct PCR试剂盒技术获得A轮1000万融资;目前,已研发出2种快速基因检测试剂盒,计划在2年内研发出20-40种体外诊断试剂盒,包括各类遗传病筛查、用药指导和流行病快速检测试剂盒,产品将于2年后陆续获得许可证上市销售,预计5年内销售过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破除科技金融融合壁垒,进一步加速两者融合发展,日前,温江区还出台了《成都医学城产业扶持办法》,设立了1000万元的区科技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出了1亿元的“科创贷”产品,设立了总规模3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正在筹建总规模10亿元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力争为“三医融合”带来更大的推动力量。
科技创新需要金融资本的配合,但是,仅靠财政资金支撑科技创新远远不够。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至关重要。为此,温江区还成立海峡创投等科技专项投资机构和担保机构,并邀约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发放低利率贷款,进行科技创新的金融资本配合。
品牌活动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创业天府菁蓉汇·温江专场”活动、“蓉漂茶叙·温江”、温江区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去年以来,温江土地上,一波接一波的系列创业活动不断上演,创业氛围愈加浓厚。
“今年除了延续和深化往年的品牌活动外,还将开展‘双创之星\’评选活动。”温江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充分挖掘“双创”领军人物和企业,通过新闻、报纸、新媒体等多渠道报道双创工作和典型人物,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动是创新创业的不竭动力。今年,温江区将启动“创业温江在行动”系列活动。包括开展“成都医学城创客大赛(创业天府菁蓉汇·温江专场)”,力争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生物医学创新创业年度盛会;持续开展 “蓉漂茶叙·温江”、青年创业梦想季·温江区第四届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鱼凫创客营等创业活动,促进各镇(街)、各部门举办“创业温江在行动”系列活动,进一步打响创新创业温江品牌。
同时,发展一批众创空间。支持镇(街)、部门建立各具特色的专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创新创业载体社区化发展,引导区域内楼宇、厂房、库房向具有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的众创空间转变。大力推动蓉创茶馆、鱼凫创客营、智慧创客空间2期、万春智汇·创客空间等载体建设,形成多点共兴载体群。
习修鹏 本报记者 李颖 文/图
总体部署
温江区将按照“三宜一化”卫星城定位,建设国内知名、西部领先的“三医融合”创新创业高地,打造具有示范引领的创新型城市这一总体目标;实施“三医融合”创新载体和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两大工程;启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高校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和政府引导创新能力提升三大计划;开展“创业天府温江在行动”系列活动。
具体目标
2016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增长15%以上;新增科技型企业100家以上;引进高层次领军型人才10名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81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件以上;新建创新创业载体10家以上,全区创新创业载体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新吸纳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 800名;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个;新增创业服务机构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举办区级以上创新创业品牌活动10次以上。
温江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一览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温江区制定出台科技创新“1+9”政策文件。“1”为《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内知名西部领先的“三医融合”创新创业高地的决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9”为9份对纲领性文件“1”进一步进行细化落实的配套政策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吸引科技创新人才、加强科技金融等。在“1+9”政策框架下,还将陆续出台系列细化的配套政策,形成以一个纲领性文件加若干配套政策的创新政策体系,将对全区科技创新工作起指导作用。
建造开放便捷梯级孵化体系
温江区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创新创业载体服务机构,鼓励存量商业商务楼宇、旧厂房等资源改造,促进区校企联动、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开放的创新创业载体。目前,全区共建成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市级科技企业加速器,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总数达到16家,孵化总面积25万平方米,在孵小微企业突破400家,初步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梯级孵化体系,科技成果孵化和小微企业培育能力显著增强。
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温江区加大创新资源整合力度,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校院协作、社会参与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为创新创业提供科技和动力支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区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资金支持各类研发创新机构发展,鼓励企业研发战略性新兴产品和重点新产品。积极规划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与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大学等院校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区、创新中心。
健全金融支撑体系
温江区围绕覆盖科技创新创业全产业链,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支撑体系。建立1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引导资金、人才创业投资基金等各类金融扶持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支持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出了总规模7亿元的“科创贷”“壮大贷”金融产品。
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
温江区坚持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四川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为契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与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新闻推荐
2016年7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日。在这重要的历史时刻,成都市纷纷以实际行动为党的95岁生日献礼。本报记者兵分数路来到各区(市)县,与本报官方新媒体“锦观”联动,聚焦并记录庆祝活动...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